功能作用
通經止痛
定位
位于胸側部,從左右乳頭外側旁開4寸之肋骨間是穴,左右共2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前鋸肌。淺層布有第4肋間神經外側皮支和胸腹壁靜脈的屬支。深層有胸長神經的分支和胸背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
詳細主治
五尸、胸膜炎、腹膜炎、肋間神經痛、脅肋痛、癆瘵、咳嗽等。
詳細操作
取穴時用繩量得患者兩乳間之距離,截去一半,再以繩的一端置于乳頭上,一端向外側平引,盡處是本穴。上臂后伸取之。斜刺0.3-0.5寸。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胸膜炎、腹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配伍
1、配肩內陵穴、傳尸穴、胸堂穴、下百勞穴、脊三穴治胸痹痛引背。
2、配九曲中府穴、疰市穴、關寸穴、經中穴、然后穴、肋頭穴、奪命穴治腹膜炎等。
附注
《類經圖翼》列作奇穴,位于脾經大包穴近處,天溪穴外2寸。
相關論述
1、《肘后方》:“治肋卒痛如打方:以繩橫度兩乳中間,屈繩,從乳橫度,以趨煞肋下,灸繩下屈處三十壯便愈。”
2、《備急千金要方》:“凡五尸者,飛尸、遁尸、風尸、沉尸、尸疰也,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又以細繩量患人兩乳頭內,即裁斷中屈之,又從乳頭向外量,使當肋罅于繩頭,灸三壯或七壯,男左女右。”
3、《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肋罅,奇穴。以繩量患者兩乳間長度,截去一半,一端置乳頭上,一端向乳后平拉,繩端盡處肋罅間是穴。針三至五分。灸三至七壯。主治肋間神經痛、腹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