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清熱解毒,疏經下乳,散結鎮痛。
定位
位于對耳輪中部,在胸穴的外下方,胸與腰椎同水平的連線中點為內側乳腺,胸椎與肋脅同水平連線中點為外側乳腺,1耳2穴。一說乳腺在胸椎穴上方的兩側,與胸椎穴呈等邊三角形。另說乳腺在對耳輪的中點。
詳細主治
急性乳腺炎、乳房脹痛、經前乳腺疼痛、缺乳、乳房腫塊、乳腺導管增生、乳腺小葉增生、乳腺腫瘤、男性乳腺增殖癥、胸前疼痛等。
詳細操作
按耳針常規針法操作。
1、針法:將耳穴消毒后,用0.5寸毫針快速刺入穴位,針0.1-0.2寸(深度一般為0.3厘米左右),針感局部痛,運針1-2分鐘,當三針刺入后即可感到胸悶拘急解除,留針30分鐘。留針期間5-10分鐘運針1次,同時令患者做深呼吸運動配合針療,疼痛即可逐漸減輕或消失。亦可使艾條溫灸10-30分鐘。
2、耳穴壓療法:治胸前疼痛。將王不留行子用小茴香、延胡索等醋制,然后用麝香虎骨膏貼于耳穴。
3、耳穴注射療法:治乳腺炎、產后母乳不足。患者取坐位。兩耳尖常規消毒,選2毫升注射器1具,5號針頭1個,吸1%-2%普鉭卡1毫升(注射需做過敏試驗)垂直刺入耳尖。將藥物徐徐注入,每穴0.5毫升,每日1次。
配伍
1、配膈、內分泌、三焦、脾治乳腺炎。
2、配腰痛點、腎、腎上腺治胸前疼痛。
3、配皮質下、內分泌、子宮等治經前乳腺疼痛、產后泌乳不足。
4、配內分泌、小葉增生加神門(耳穴)、囊性增生加乳根(體穴)治乳腺增生。
< id="note" class="flex items-center" data-v-7b7b7f4b data-v-99cc0b88>
附注
本穴與胸穴穴性同屬平,都有偏陰之性,又都能清熱解毒和治療乳腺炎。但本穴還有養陰益乳,疏經散結之功,可以治療乳腺缺乳,腺管增生等乳腺疾病,既能清又能養,祛邪與補益相結合;而胸穴還有鎮靜止痛、化瘀消腫之功,可治療胸部的各種急性炎癥的疼痛,以清熱止痛為主,重在緩解炎癥性疼痛。
相關論述
1、《針灸穴位掛圖說明》:“乳腺 在胸椎穴上方的兩側,與胸椎穴成等邊三角形。”
2、《耳針療法》:“乳腺 對耳輪中點。”
3、《耳針》:“乳腺 在胸椎上方,與胸椎穴呈等邊三角形。”“乳腺 治療乳腺炎,缺乳,少乳,乳腺導管增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