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利竅通關,安神定志,清熱散結。
定位
在頸部,橫平喉結,胸鎖乳突肌后緣。
解剖
在斜方肌前緣,胸鎖乳突肌后緣,深層為頭夾肌。有耳后動、靜脈及枕動、靜脈 分支。布有頸皮神經,正當耳大神經叢的發出部及枕小神經處。
詳細主治
1、耳鳴、耳聾、咽喉腫痛、暴喑等五官病證。
2、頸項強痛。
詳細操作
正坐,平甲狀軟骨與舌骨肌之間的廉泉穴,于胸鎖乳突肌后緣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咽喉腫痛、耳聾、耳鳴、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落枕、頸椎病、肋間神經痛、呼吸困難、齒齦炎等。
配伍
1、配翳風穴治口噤。
2、配支溝穴、扶突穴、曲鬢穴、靈道穴治暴喑不能言。
3、配巨髎穴治頰腫痛。
4、配天突穴治面皮熱。
5、配臑會穴治癭。
相關論述
1、《靈樞·根結篇》:“手太陽入于天窗、支正。”
2、《素問·氣穴論》:“天窗二穴。此穴屬手太陽小腸經,在頸大筋間,前曲頰下,扶突后,動脈應手陷中,主痔瘺頸痛,肩痛引項,不得回顧,耳聾,頰腫,喉中痛,暴喑不能言,齒噤,中風?!?/p>
3、《銅人》:“灸三壯,針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