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平肝息風,鎮靜安神,清熱利竅
定位
在前發際之正中點稍入發際0.2寸,即在神庭穴前0.3寸,計1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枕額肌額腹之間→腱膜下疏松結締組織。布有額神經的滑車上神經,枕額肌的額腹由面神經的顳支支配。
詳細主治
卒癲、小兒暴癇、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精神病、精神失常、急慢性鼻炎、鼻塞、過敏性鼻炎、結膜炎、麥粒腫、目赤腫痛、頭痛、腦溢血、腦血栓、面神經麻痹、面部痙攣、痤瘡、脫發等。
詳細操作
針刺0.1-0.3寸,局部脹痛感,留針10分鐘,亦可在此穴向上沿皮下刺入1-1.5寸。艾柱灸10-30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 id="note" class="flex items-center" data-v-7b7b7f4b data-v-99cc0b88>
附注
解溪、神庭二穴均有督脈穴的別稱,但和此督脈穴沒有任何聯系。
相關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卒癲,……又灸督脈三十壯,三報,穴在直鼻中上入發際。”“小兒暴癇,若目反上視,眸子動,當灸囟中。……次灸當額上入發際二分許,直望鼻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