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耳穴,耳穴名。別名坐骨。位于對耳輪下腳的近中點稍偏內側處,在對耳輪下腳的前2/3處,當臀與交感兩穴之間。主治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炎、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痛、下肢癱瘓、下肢肌肉萎縮、小兒麻痹后遺…
枕小神經耳穴,耳穴名。別名枕小神經刺激點。位于耳殼外側面耳輪結節上緣0.2厘米處的內側面,在肝陽1穴至指穴連線的中間處。主治頭痛、配頭昏、頭暈、枕大神經痛、腦動脈硬化、血管痙攣、神經衰弱、心動過速、心…
神藏,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位于胸部,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靭帶及肋間內肌,有第2肋間動、靜脈,布有第2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2肋間神經。主治胸脅支滿、…
神道,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沖道。屬督脈。位于脊柱區,第5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線上。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5肋間動脈后支和棘間皮下靜脈叢,布有第5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深部為…
后神聰,經外奇穴名。出自《類經圖翼》。位于頭頂部正中線,即百會穴后1寸,后頂穴前0.5寸,前后發際正中點處。有帽狀腱膜,分布枕大神經的分支。主治腦血栓、腦貧血、中風、頭痛、癲癇、小兒急、慢驚風、眩暈、…
神封,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陰腎經。位于胸部,第4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淺部為乳腺組織(男性乳腺組織不明顯),其下為胸大肌,有肋間外韌帶及肋間內肌,有第4肋間動、靜脈,布有第4肋間神經…
四神聰,組合穴名。出自《太平圣惠方》。由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的四個點組成。百會穴位于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四個點分別位于百會穴前、后、左、右各1寸處。有枕動脈、顳淺動脈、額動脈的吻合網,有…
神聰,經外奇穴名。出自《銀海精微》。別名神聰四穴、四神聰、四穴。位于頭頂百會穴前、后、左、右各旁開1寸處,共4穴。布有枕大神經,耳頸神經及眶上神經分支。主治癲狂、癇證、中風、偏癱、健忘、失眠、頭痛、…
神庭,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發際。屬督脈。位于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0.5寸。當左右額肌交界處,有額動、靜脈分支,布有額神經分支。主治癲狂癇、失眠、驚悸、頭痛、目眩、目赤、目翳、鼻淵、鼻衄。平…
神闕,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臍中、氣舍、氣合、環谷、維會、命蒂。屬任脈。位于臍區,臍中央。在臍窩正中,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10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深部為小腸。主治虛脫、中風脫證、腹…
神門,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手少陰心經。位于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主治心…
定神,經外奇穴名。出自《新醫療法手冊》。位于臉部,當人中溝下1/3與中1/3交點處,當督脈水溝穴下方,計1穴。布有眶下神經的分支和上唇動、靜脈。主治精神分裂癥、癲癇、癔病、急性腰肌損傷。針與體表成30-35度…
本神,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位于頭部,前發際上0.5寸,頭正中線旁開3寸。在額肌中,有顳淺動、靜脈額支和額動、靜脈外側支,布有額神經外側支。主治癲癇、小兒驚風、中風、頭痛、目眩、不…
神闕,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臍中、氣舍、氣合、環谷、維會、命蒂。屬任脈。位于臍區,臍中央。在臍窩正中,有腹壁下動、靜脈,布有第10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深部為小腸。主治虛脫、中風脫證、腹…
前神聰,經外奇穴名。出自《類經圖翼》。位于頭頂正中線,前發際后4寸處,即位于百會穴前1寸,前頂穴后0.5寸處取之,計1穴。分布額神經額支。主治中風、風癇、小兒癲癇、腦貧血、頭痛、眩暈、神經衰弱等。沿皮刺0…
神府,經外奇穴名。出自《備急千金要方》。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胸劍聯合中點下0.3寸處,即任脈中庭穴下0.3寸,介于中庭和鳩尾之間,計1穴。布有第6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和胸廓內動、靜脈的穿支。主治心痛暴絞欲…
功效:神堂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它具有寬胸理氣、寧心安神的作用。主治:神堂穴在臨床上我們經常用它治療心絞痛、冠心病、心慌、心悸等證。精準定位:神堂穴位于后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的位…
神堂,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位于脊柱區,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有第5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布有第4、5胸神經…
四神丸吃1~2周能見效果,具體取決于實際情況。四神丸是由多種藥物所制成的,比如大棗(去核)、吳茱萸(制)、五味子(醋制)、補骨脂(鹽炒)、肉豆蔻(煨)等,屬于一種中成藥物,具有澀腸止瀉、溫腎散寒的功效…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