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神,神明之謂。心中藏神,穴為手少陰之俞,為心神之氣出入游行之門戶,故名神門。
功能作用
清心泄熱,寧神開竅,涼血止血。
定位
位于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
解剖
在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深層為指深屈肌。有尺動脈通過。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尺側為尺神經。
詳細主治
1、心痛、心煩、驚悸、怔仲、健忘、失眠、癡呆、癲狂癇等心與神志病證。
2、高血壓。
3、胸脅痛。
詳細操作
仰掌,在豌豆骨后緣橈側,當掌后第一橫紋上取穴。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炙5-10分鐘。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于治療心臟肥大、冠心病、心絞痛、風濕性心臟病、無脈證、精神衰弱、癔病、癡呆、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產后失血、鼻內膜炎、扁桃體炎、腸傷寒、舌骨肌麻痹、流行性出血熱、牛皮癬、日光性皮炎。
2、現代研究,針刺神門穴對冠心病、心絞痛的治療有顯著療效。針刺神門穴對大腦皮質功能也有一定影響。
配伍
1、配陽溪穴、魚際穴、腕骨穴治心煩。
2、配內關穴、百會穴治心悸。
3、配照海穴、內關穴、心俞穴治怔忡。
4、配內關穴、足三里穴治失眠。
5、配鬼眼穴、百會穴、鳩尾穴治失志癡呆。
6、配風府穴、曲池穴、間使穴治癲狂。
7、配攢竹穴、天井穴、小海穴治癇癥。
8、配合谷穴、風池穴治喉痹。
9、配曲澤穴、魚際穴治嘔血。
10、配內關穴、列缺穴、曲池穴治掌中熱。
相關論述
1、《素問·氣府論》所載“手少陰各一,王注即本穴”。
2、《針灸甲乙經》名“手少陰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