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神,指神明。穴在心旁,內應心臟。因心藏神,故名神藏。 ?
功能作用
宣肺止咳,泄熱除煩,和胃降逆。
定位
位于胸部,第2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2寸。
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肋間外靭帶及肋間內肌。有第2肋間動、靜脈。布有第2肋間神經前皮支,深部為第2肋間神經。
詳細主治
1、胸脅支滿、咳嗽、氣喘等胸肺疾患。
2、嘔吐,不嗜食。
詳細操作
仰臥,于胸骨中線與鎖骨中線之間的中點,當第二肋間隙中取穴。斜刺或平刺0.5 - 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心、肺。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喘息、呼吸困難、呃逆、嘔吐、食欲不振等。
配伍
1、配云門穴、人迎穴治咳逆,喘不得息。
2、配俞府穴、靈墟穴、巨闕穴治嘔吐胸滿。
3、配璇璣穴治胸滿項強。
4、配期門穴、大杼穴、風門穴、步廊穴、太淵穴、尺澤穴、陽陵泉穴等治脅肋痛。
相關論述
1、《醫經理解》:“神藏,則君主之室矣。”
2、《經穴釋義匯解》:“穴為腎脈之腧穴,腎者,封藏之本。位在彧中下一寸六分凹陷處,近心。穴主心疾,心藏神,故名神藏。”
< >3、《針灸甲乙經》:“胸滿咳逆,喘不得息,嘔吐,煩滿,不得飲食,神藏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