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寧心安神,行氣降逆,舒筋活絡。
定位
位于脊柱區,第5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3寸。
解剖
在肩胛骨脊柱緣,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層為髂肋肌。有第5肋間動、靜脈背側支及頸橫動脈降支。布有第4、5胸神經后支。
詳細主治
1、咳嗽、氣喘、胸悶等肺胸病證。
2、脊背強痛。
詳細操作
俯伏,于第五胸椎棘突下間神道穴旁開3寸處取穴。斜刺0.5-0.8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心臟病、支氣管炎、哮喘、肋間神經痛、背肌痙攣、肩臂疼痛等。
配伍
1、配風池穴、心俞穴、膏肓穴、肩井穴、中脘穴、氣海穴、大陵穴、通里穴治心悸怔忡。
2、配神門穴、太淵穴、三陰交穴、肺俞穴、膽俞穴、腎俞穴、合谷穴等失眠驚恐。
3、配涌泉穴治胸腹滿。
4、配中府穴治噎。
相關論述
1、《釆艾編》:“神堂,神明之堂宇,言正也。”
2、《會元針灸學》:“神堂者,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于心焉。穴居心前之兩旁,經氣朝會之堂,故名神堂。”
3、《針灸甲乙經》:“肩痛胸腹滿,凄厥脊背急強,神堂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