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宣肺解表,利氣寧心,止癢明目,利濕清熱,益氣升清。
定位
位于對耳屏內壁的底部,垂體穴的后方,腫瘤穴至額穴連線正中間的相對應點上。
詳細主治
咳喘、痰鳴、哮喘、聲音嘶啞、感冒、鼻炎、百日咳、肺炎、肺結核、胸悶、胸痛、心衰、心律不齊、低血壓、自汗、盜汗、水痘、毛囊炎、蕁麻疹、尋常疣、神經性皮炎、過敏性皮炎、痤瘡、皮膚濕疹、帶狀皰疹、過敏性結腸炎、細菌性痢疾、皰疹性結合膜炎等。
詳細操作
可用毫針法等。
毫針法:直刺0.2-0.3寸,或橫刺0.3-0.5寸。
配伍
配肺1、肺2、肺外側治哮喘,皮膚病。
附注
1、本穴與肺1、肺2、肺外側三穴的分布位置雖異,但其穴性、功能及主治則同,故臨證時常常根據病情輕重單獨選用或聯合使用。
2、另有肺點手針穴,位于掌面無名指第2指關節橫紋中點處。主治胸悶,胸痛,咳嗽,咽喉腫痛,氣喘,慢性鼻炎,蕁麻疹等。可用按摩手法,用拇指或中指指尖按壓此穴,至穴位變紅變熱。(一說位于手背,食指掌骨近骨緣橈側中間點。主治肺之病、哮喘。針法:直針,深1寸許。)
3、另有同名面針與鼻針穴的肺點均在兩眉頭之間與印堂穴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