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宣肺止咳,寬胸利膈,化痰散結。
定位
胸部,鎖骨下緣,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
在鎖骨下方,胸大肌起始部,深層上方為鎖骨下肌,有胸肩峰動、靜脈分支,外上方為鎖骨下靜脈,為鎖骨上神經及胸前神經分支分布處。
詳細主治
咳嗽、氣喘、呃逆、胸痛、胸脅支滿等胸肺病證。斜刺或平刺0.5-0.8寸。艾炷灸1-3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詳細操作
正坐或仰臥,與鎖骨下緣中點,旁開胸骨中線4寸處取穴,直對乳頭。本穴不可深刺。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于治療慢性支氣管炎、膈肌痙攣、百日咳、哮喘、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2、現代研究,有報道氣戶穴,治療支氣管哮喘有一定療效,緩解支氣管痙攣及調整支氣管作用。
配伍
1、配庫房穴、屋翳穴、膺窗穴治胸前神經痛。
2、配華蓋穴治脅肋疼痛。
3、配云門穴、天府穴、神門穴治喘逆上氣。
4、配庫房穴、足三里穴、內庭穴、中脘穴、期門穴、太沖穴治瘰疬。
5、配肩中俞穴、肩外俞穴、大杼穴、附分穴、肺俞穴、心俞穴、厥陰俞穴、心俞穴、膈俞穴、俞府穴治肺結核。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胸脅榰滿,喘滿上氣,呼吸肩息,不知食味,氣戶主之。”
2、《孔穴命名的淺說》:“氣戶,習氣之門戶之義。”
3、《素問·氣府論》王注:“在巨骨下,下直膺窗,去膺窗上同身寸之四寸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