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保健其實并不難,像梳子、搪瓷杯蓋子、甚至是勺體圓潤的勺子,都可以用來刮痧,簡單易操作。我們身體穴位很神奇,不同問題找對應穴位,針對治療,效果卓群。下面就來介紹下幾種疾病對應的刮痧穴位。
1、普通感冒: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頸后最高隆起骨骼的下方凹陷處,低頭時更明顯。
方法:從上向下刮拭,一般每次5~10分鐘,以頸后部感覺發熱為宜。
2、腰痛:手部+后背
方法:在后腰處先涂刮痧油,然后從上向下緩慢刮拭脊柱兩側。
腰在手上的反射區在手背正中間,可先涂少許刮痧油,再沿手腕到中指指尖緩慢刮拭。
邊刮邊尋找有疼痛、結節、肌肉緊張僵硬的區域,每次刮拭15~30分鐘即可。
3、乳腺結節:梳雙乳
方法:涂少許潤膚乳,然后將刮板與胸部保持45度角,從乳房下方的乳根部位緩緩刮向乳頭方向,力度柔和,以感覺舒適為宜,每次5~10分鐘即可。
提示:乳頭乳暈及乳部不明原因腫塊禁刮。
4、腸胃不好:刮天樞
天樞穴:位于臍旁兩寸。
普通腹瀉:普通輕微腹瀉者可用刮板逆時針揉按天樞穴,或點揉中脘穴(臍上4寸)。
便秘:用刮板順時針方向揉動天樞穴,令腹內有熱感為宜。
5、眼睛干澀:刮眼眶
方法:眼睛疲勞時,可用刮板逐一點揉眼周的睛明穴(內眼角)、攢竹穴(眉頭)、魚腰穴(眉毛中間)、太陽穴(外眼角),每個 穴位1~2分鐘。
也可以用刮板直接輪刮眼眶,起到舒緩疲勞、明目的功效。
6、精神不振:百會穴+太陽穴
百會穴: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刮痧方法:
第一,把梳子由前發際從前向后梳,早晨一梳腦子就清醒了;
第二,由頭正中間,向各個方向刮,以百會穴為中心,全頭放松刮;
第三,頭正中向前刮,頭正中向后刮,頭兩側太陽穴向后刮。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有利增強記憶力。
提示:沒事就刮一刮或揉一揉,但力度要輕。
7、頸肩疼痛:風池穴+肩井穴
風池穴:在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頭一低腦后的兩個坑就是這個穴位。
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連線中點,肩部最高處。
方法:風池從上向下貼著皮膚刮,一直刮到肩井穴,然后沿著肩膀的方向,由里向外刮,有肉的地方三十下,沒肉的地方就二十下。
提示:用手腕調整角度,前臂做移動,帶動刮痧板刮拭。
8、補血養肝:血海穴+三陰交
血海穴:屈膝,用掌心蓋住膝蓋骨,五指朝上,手掌自然張開,大拇指端下肉最多的地方。
三陰交:位于小腿內側,踝關節上4指。
方法:由下肢內側血海穴一直刮至三陰交穴,由上至下,中間不宜停頓,一次刮完,至皮膚發紅、皮下紫色痧斑形成為止。常刮三陰交能夠起到補血養肝的目的。
提示:下肢刮痧先刮外側,由上向下,再刮后側(膀胱經的位置),然后再刮內側。
3種痧色,對應不同病癥
痧色鮮艷:如果紅色不是很深,說明體內有風寒的表現,這也是最正常的顏色。
痧呈紫紅色、暗紅色:這種情況多表明體內有濕熱。
痧為紫黑色:說明體內瘀滯比較嚴重。痧印的輕重并不完全與疾病相關,會慢慢潰散,所以不必過分擔心。
刮痧禁忌
刮痧是一種相對安全的保健操作,但仍然有很多禁忌。哪類人群不適合刮痧?哪些位置不能刮?我們也要知道。
1、頸部兩側不能刮
中醫臨床發現,頸部刮痧存在一定風險,特別是頸部兩側一定不要輕易刮痧!
這是因為,胸鎖乳突肌的中部分布有頸動脈竇,頸動脈竇屬于壓力感受器,如果給予刺激,會引發血壓驟降,讓人眼前發黑、頭暈目眩。
持續對其進行刺激的話,有可能引發較為嚴重的后果,本身就身體狀態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刮痧時要避開頸部兩側區域,推拿按摩也是如此。
2、禁忌人群不能刮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年老體弱、皮膚過敏、白血病、過敏性紫癜、血小板減少癥、癌癥、皮膚炎,或皮膚上有傷口、疤痕的人,以及孕婦、女性處于月經期,都不適合刮痧
當然,即使是健康人群,也不能每天都刮痧。一定要讓身體有個恢復期,等上一次刮痧的痕跡消失后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