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表里雙清湯”。處方:薄荷3錢,延胡索3錢,五靈脂4錢,麻黃3錢,桂枝3錢,廣木香3錢,厚樸4錢(姜汁炒),枳實3錢,通草1錢。功能主治:傷寒12日,胸脅即痛者。此系先有怒氣,憤滿于中,以致五內不和,元…
中藥方劑“敗毒散”。處方: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甘草、生姜、薄荷。功能主治:散寒祛濕,益氣解表。氣虛,外感風寒濕表證。憎寒壯熱,頭項強痛,肢體酸痛,無汗,鼻塞聲重,咳…
中藥方劑“補陰益氣煎”。處方:人參3~9克 當歸6~9克 山藥(酒炒)6~9克 熟地9~15克或30~60克 陳皮3克 炙甘草3克 升麻0.9~1.5克 柴胡3~6克。功能主治:主勞倦傷陰,精不化氣,或陰虛內乏,以致外感不解,寒…
中藥方劑“白草枇杷飲”。處方:白花蛇舌草50克,生枇杷葉9克,當歸9克,生梔仁9克,白芷6克,桑白皮12克,黃柏9克,黃連3克,生甘草3克。功能主治:清理濕熱,解毒散結。主肺胃濕熱,外感毒邪。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百御丸”。處方:真茅術20兩(米泔浸,米拌抄),甘草20兩(生、炙各半),半夏20兩(姜制),云茯苓20兩,白扁豆10兩(炒),厚樸10兩(姜汁炒),麥芽10兩(炒),香附10兩(制),山楂炭10兩,廣藿香…
中藥方劑“百解散”。處方:干葛75克 升麻 赤芍藥各60克 黃芩30克 麻黃22.5克 薄桂(去粗皮)7,5克 甘草45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治小兒外感風寒,鼻流清涕,頭痛發熱,晝輕夜重。用法用量:每服6克,用水15…
中藥方劑“荸薺酒釀”。處方:酒釀100克 鮮荸薺10個。制法:將酒釀與荸薺(去皮,切片),加水少許,煮熟。功能主治:清熱,透疹。適用于小兒麻疹、小痘以及風熱外感。用法用量:吃荸薺飲湯。每日分2次服。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外感風熱,銀翹散加減。金銀花12g,連翹9g,竹葉6g,薄荷(后下)6g,荊芥9g,蘆根15g,姜竹茹9g,陳皮6g,半夏9g。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突發嘔吐,脘腹滿悶,可兼有發熱惡寒,頭痛,周身酸楚或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
嘔吐是指胃失和降,氣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從口中吐出的一種病證。突發嘔吐,脘腹滿悶,可兼有胸脘痞悶,身熱心煩,口渴,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
中藥方劑“保胎益母丸”。處方:益母草(上截)3兩,香附米2兩(童便制),熟地黃3兩,歸身3兩,白芍3兩(酒炒),川芎2兩(酒洗),蘇梗2兩(忌鯉魚),陳皮3兩,炙草2兩,白茯苓2兩,白術2兩,條芩2兩(酒炒),…
中藥方劑“八仙妙應丹”。處方:雷丸1兩,錫灰1兩半,白蕪荑1兩,木香1兩(不見火),錦紋大黃1兩,檳榔12兩(雞心者),使君子1兩(取凈),黑丑頭末3兩(不見火)。制法:上為細末,加蔥白1斤,煮沸,露1宿,為丸…
中藥方劑“寶咳寧顆粒”。處方:紫蘇葉30g 桑葉30g 前胡60g 浙貝母30g 麻黃30g 桔梗30g 天南星(制)60g 陳皮30g 苦杏仁(炒)60g 黃芩60g 青黛21g 天花粉60g 枳殼(麩炒)60g 山楂(炒)45g 甘草15g 牛黃3g。性狀…
中藥方劑“扁桃Ⅰ號”。處方:九里明12克,一點紅9克,射干6克,甘草6克。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主外感風熱,或感冒風寒,郁而化熱,火熱上攻咽喉。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