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色草 來源
為石竹科植物白鼓釘?shù)娜荨O募静墒铡?聲色草 產(chǎn)地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沿海空曠沙地及山坡草地。
資源分布:分布于華南及江西、福建、云南等地。
聲色草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利小便。治痢疾,腸炎,淋病小便澀痛,癰疽腫毒。
①《泉州本草》:清火毒郁熱,開胸利膈。治中氣郁結(jié),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腫毒及一切毒蟲蛇傷。
②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治急性菌痢,腸炎,實癥腹水,消化不良。
聲色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聲色草 性味
淡;性涼聲色草 歸經(jīng)
膀胱經(jīng);胃聲色草 藥物形態(tài)
一年生成多年生草本,被白色小茸毛,高15~25厘米。莖纖細(xì)而堅硬,二歧分枝,多數(shù)。葉狹線形至錐尖,很少線狀披針形,扁平或邊緣背卷。較長的長12~25毫米,上部葉較細(xì)小而疏離;托葉長披針形,先端長尖,長約為葉之半。花多數(shù),密集,頂生,傘房花序式或聚傘花序,有時密生于單莖的頂部,有時聚傘花序多數(shù)而成圓錐花序式排列;苞片薄膜質(zhì);萼片5,披針形,白色,膜質(zhì),長約2.5毫米,先端長尖;花瓣5。分離,闊卵形,先端鈍,比萼片短;雄蕊5;短;花柱短。朔果,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短于萼片,3瓣裂。花期春至秋季。
聲色草 性狀鑒別
性狀鑒別 全草長15-35cm。莖纖細(xì)而堅硬,二歧分枝,被白色小茸毛。葉對生,完整葉片寬線形或針形,可達(dá)25mm,有茸毛,托葉長披外形,長約為葉的1/2或更長。
花序密集成頂生聚傘狀。花小,白色。
聲色草 相關(guān)論述
1.《泉州本草》:清火毒郁熱,開胸利膈。治中氣郁結(jié),通淋利小便,通乳,消腫毒及一切毒蟲蛇傷。
2.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除濕利尿。治急性菌痢,腸炎,實癥腹水,消化不良。
聲色草 出處
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聲色草 藥方
①治熱淋小便短澀疼痛:鮮白鼓釘全草一兩,煎湯服。
②治癰疽腫毒:鮮白鼓釘全草搗爛敷患處。
③治蟲蛇咬傷:鮮白鼓釘全草二兩,搗絞汁內(nèi)服,渣敷患處。(選方出《泉州本草》)
聲色草 治療疾病
除濕利尿 腹水 菌痢 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