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膽星湯”。處方:陳膽星、廣橘紅、蘇子、鉤藤、甘草、菖蒲。功能主治:外感中風,痰涎壅盛。用法用量:里熱甚,加山梔、黃連;肝膽熱,加青黛、海石。處方:陳膽星、柴胡、黃芩、陳皮、甘草、青黛、海石?!?
中藥方劑“蕩胸湯”。處方:蔞仁60克(新炒者,搗)生赭石60克(研細)蘇子20克(炒搗)芒消12克(沖服)。功能主治:主寒溫結胸。其證胸膈痰涎,與外感之邪互相凝結,上塞咽喉,下滯胃口,呼吸不利,滿悶短氣,飲…
中藥方劑“調榮養衛湯”。別名:調營養氣湯。處方:人參8分,黃耆8分,當歸8分,羌活8分,防風8分,白術8分,陳皮8分,柴胡1錢,地黃1錢,甘草3分,細辛3分,川芎7分。功能主治:勞力感寒癥。因內傷氣血,外感寒邪,…
中藥方劑“從龍湯”。處方:龍骨(不用煅,搗)30克 牡蠣(不用煅,搗)30克 生杭芍15克 清半夏12克 蘇子(炒,搗)12克 牛蒡子(炒,搗)9克。功能主治:主外感痰喘,服小青龍湯,病未全愈,或愈而復發者。用法用…
中藥方劑“沖和散”。別名:蒼荊散(《醫學入門》卷八)。處方:蒼術1.8千克 荊芥穗900克 甘草375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主外感風寒挾濕,身體沉重,肢節酸疼,項背拘急,頭目不清,鼻塞聲重,伸欠淚出,氣壅…
中藥方劑“參術芍甘湯”。處方:參、赤苓、術、草、芎、歸、白芍、地、木香、陳皮、烏藥。功能主治:溫補脾胃,兼祛寒邪,消生冷之物,養血行氣。主產后痢疾,或赤或白;或赤白雜下,由氣血損傷,脾胃衰弱,兼外感…
中藥方劑“參苓桂術湯”。處方:白術2兩,肉桂2錢,人參5錢,半夏5分,茯苓3錢。功能主治:外感寒邪,心包、命門二經之火衰,如一裹之氣,從心下而上,直至于陰囊之間,名曰奔豚,言其如豕之奔突,其勢甚急,不可止…
中藥方劑“大解毒湯”。處方:土茯苓9克,川芎3克,木通4.5克,銀花9克,茯苓6克,大黃4.5克,防風6克。功能主治:祛毒,養血,活絡。主外感毒邪,浸淫肌膚。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處方:土茯苓9錢,…
中藥方劑“大青消毒湯”。處方:大青12克 香豉9克(熬,綿裹)干葛 梔子各12克 生干地黃9克(切)芒消90克。制法:上六味,切。功能主治:主外感時行疫毒,發熱七日不退者。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
中藥方劑“丁香烏梅丸”。處方:烏梅肉4兩,紫蘇2兩,木瓜2兩,茯苓2兩4錢,甘草3兩3錢,檀香半兩,人參7錢,麝香1字。制法:上為末,用蜜1斤,蠟2兩,為丸,如櫻桃大。功能主治:膈氣壅蔽,外感風寒,咳嗽痰涎白沫…
中藥方劑“防風瀉白散”。處方:防風 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制法:上藥為粗散。功能主治:主哮喘,外感表邪,發熱,短息倚肩,不能仰臥,傴僂伏坐。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風濕六合湯”。處方:當歸(酒浸,炒)川芎 白芍藥 熟地黃(酒灑蒸)各30克 防風 制蒼術各21克。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養血活血,祛風除濕。主治妊娠外感風濕,肢節煩疼,身熱頭痛,脈浮。用法用量:…
中藥方劑“二柴胡飲”。處方:陳皮1錢半,半夏2錢,細辛12錢,厚樸1錢半,生姜37片,柴胡1錢半或23錢,甘草8分。功能主治:四時外感,或其人元氣充實,臟氣素平無火,或時逢寒勝之令,本無內熱等證者。用法用量:水1…
中藥方劑“二母二陳湯”。處方:知母 貝母 半夏 白茯苓 陳皮 甘草。功能主治:潤燥化痰止咳。主外感燥痰,喘咳短氣,時作時止,咯痰難出。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二母石膏湯”。處方:知母 川貝母 石膏。功能主治:清熱潤燥化痰。主外感燥痰,身熱煩渴,咳喘痰少,吐咯難出,脈洪數。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二陳菖蒲湯”。處方:半夏、廣皮、白茯苓、甘草、石菖蒲。功能主治:外感遺尿,痰凝中脘,身體發熱,神志不清,便色黃赤,右脈滑實者。
中藥方劑“葛根加半夏湯”。處方:葛根12克 麻黃9克(去節)甘草6克(炙)芍藥6克 桂枝6克(去皮)生姜6克(切)半夏9克(洗)大棗12枚(擘)。功能主治:發汗解表,舒筋止嘔。治外感風寒,頭痛,項背強直拘急,無…
中藥方劑“葛根湯”。處方:葛根12克 麻黃9克(去節)桂枝6克(去皮)生姜9克(切)甘草6克(炙)芍藥6克 大棗12枚(擘)。功能主治:發汗解毒,升津舒筋。治外感風寒表實,惡寒發熱,頭痛,項背強幾幾,身痛無汗,…
中藥方劑“葛根黃芩黃連湯”。別名:葛根黃連湯(《醫方類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傷寒括要》)、葛根黃連黃芩湯(《醫方集解》)、干葛黃芩黃連湯(《傷寒大白》)、葛根芩連湯(《中國醫學大辭典》)。處方:葛根1…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