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是女性的“好朋友”,在排除懷孕的情況下,它每個月都會“造訪”一次。
一般來說,女性進入青春期后,子宮內膜受到卵巢分泌的激素的影響,開始出現周期性出血,這便是月經。
醫學上通常把月經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經來的前一天稱為一個月經周期,簡單理解就是兩次月經第一天的間隔時間,平均為28~30天,提前或者延后7日都屬于正常范圍。月經周期長短因人而異,但是必須要有規律。
若是月經周期紊亂,每次的間隔時間都不同,可能是與懷孕、壓力大、身患疾病、口服避孕藥、飲食不當等因素有關,比如說壓力大、經常失眠、飲食不規律的話,內分泌可能會發生紊亂,進而造成激素分泌失衡,影響到月經周期,往往會延遲來潮。
排除以上特殊原因外,若是月經穩定且有規律,那么25天來一次和35天來一次,有何區別呢?
1、卵泡的成熟速度不同
每個月卵巢內都有一批卵泡開始發育,但是只有1個能發育成熟,最終形成卵子。女性來月經的時間與卵泡的發育速度密切相關,若是卵泡成熟的比較快,那么子宮內膜增厚的速度就快,月經就會早到來。因為卵子排出后沒有受精的話,孕激素水平就會下降,引起子宮內膜脫落形成月經。
反之,卵泡成熟速度慢的話,月經就來得遲一些,月經周期就會長一些。
2、生育能力不同
月經的來臨意味著女性具備了生育能力。因為每次來月經前,身體都會排出一顆卵子,若是與精子結合,則會懷孕;反之,卵子會自動凋亡并排出體外,子宮內膜會脫落形成月經。由此可見,月經周期短的女性,卵子排出的頻率相對高,懷孕機會更多,并且由于女性卵子的數量和質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降低,為此,受精卵的質量也更高。
有人認為女性一生的排卵數量是固定的,若是卵子排完了,女性就得面臨絕經,衰老便會隨之而來。其實不然,女性是否衰老和卵巢的健康度密切相關,只要卵巢功能正常,體內雌激素分泌旺盛的話,即使是絕經后,女性依舊能夠保持魅力,衰老速度也不會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