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醒,一轉脖子,“哎喲,疼!”——這是落枕了。天氣涼,落枕的發(fā)生率頗高。
落枕了怎么辦?冷敷還是熱敷?還能左右轉動脖子嗎?
林敏醫(yī)生的建議是:“疼痛和活動受限不太厲害的,可以用熱毛巾敷敷,并嘗試自己緩慢活動脖子,一般而言,休息幾天就能好轉。
“若疼痛比較劇烈,活動明顯受限,在某一個方向上幾乎是動不了或一動就痛,就別輕舉妄動了。
“細究起來,落枕的類型有好幾種,沒搞清情況就亂按亂擰,容易出大問題。”
多半因睡姿不良
落枕多半是因為夜間睡姿不良,或枕頭不合適,使頸部過伸或過屈,或長時間處于過度偏轉的狀態(tài)。“就好比一個橡皮筋,拉了很長時間,就疲軟了,彈性一時半會恢復不過來。”林醫(yī)生介紹道。
這會導致頸椎小關節(jié)扭錯,活動脖子時,某個方向上有“卡住”的感覺;或單側肌肉緊張痙攣,向對側伸展時有根筋扯住的感覺。
另外,醉酒、淋雨、受寒、濕冷天氣等皆容易誘發(fā)落枕,某些疾病如咽炎、頸肩扭傷、頸肌勞損等,都跟落枕的發(fā)生密切相關。
自行處理易出問題
很多人認為落枕是個小問題,不看醫(yī)生也會好。確實,部分人休息三五天后好轉;但也有人疼痛持續(xù)不緩解。
為了止痛,找人幫忙用力按揉患處,結果越按越疼,越按越腫;甚至找不專業(yè)的按摩“復位”,結果造成眩暈、頭痛、手麻等甚至更嚴重的后果。
有經驗的醫(yī)生,會根據(jù)疼痛的位置、程度,受限的姿勢、動作等,判斷問題可能出在哪,是否需要輔助檢查,最后才能確定合適的康復計劃。
“落枕不是一個很復雜的病,但又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林敏總結道。
自己按,試試落枕穴
“若要自行處理,給大家推薦一個相對安全的方法——掐手上的落枕穴。”林敏醫(yī)生建議。
古人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此穴對落枕有奇效,故名“落枕穴”。
取穴:人體的手背上,在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處,向外一拇指寬處。
按掐方法:兩手都有落枕穴,哪一側的穴位壓痛明顯就多按哪一側。
按的同時,緩慢活動脖子,幅度由小到大,動作一定要輕緩。按后,脖子疼痛程度會明顯減輕,活動范圍逐漸改善,一般幾天能好轉。
特別提醒
頻繁落枕,可能是頸椎病 。
無論如何,疼痛是身體的一種信號,提醒你要注意自己工作、生活的姿勢,注意保暖、運動等。
若頻繁落枕,就不能僅考慮止痛,而應就醫(yī),找找疼痛的原因了。
疼痛就好比一個總加班的人的抱怨。再置之不理,持續(xù)下去就徹底罷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