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清利咽喉。
定位
在頸部,當下頜角直下0.5寸。
解剖
在下頜下三角中,淺層有頸闊肌,深部有莖突舌骨肌和二腹肌后腹;有頸外動脈、下頜后靜脈、面靜脈及頜下腺、扁桃體;布有頸皮神經、面神經頸支、舌神經及舌咽神經分支。
詳細主治
急性扁桃體炎、急慢性咽炎、腮腺炎、聲音嘶啞等。
詳細操作
1、毫針法:以30號2-2.5寸毫針,針尖斜向上朝扁桃體方向刺入0.8-1.2寸;深者可達2寸左右,直接刺入扁桃體內。以局部脹重為主,有時麻、熱針感向咽喉部放射。留針10-30分鐘,對針感不明顯者也可不留針。隔日1次或每周2次
2、刺血法:用三棱針或26號粗毫針,淺刺0.1-0.2厘米后,即出血3-5滴。本法主要用于急性扁桃體炎。
3、穴位注射法:取1-2毫升注射器,裝有5號針頭,吸入藥液。穴區進針后,向扁桃體方向刺入2-3厘米,將針慢慢提插3-5次,至局部酸脹感,回抽無血,緩慢注入藥液,每側穴0.5-1毫升。每周2次。
配伍
1、配合谷穴、支溝穴治咽喉腫痛,扁桃體炎。
2、配風池穴、太陽穴治急性扁桃體炎。
3、配天柱穴、少商穴治扁桃體摘除術后咽痛。
4、配合谷穴用于扁桃體摘除手術針刺麻醉。
5、配中脘穴、太溪穴治療慢性咽炎。
附注
本穴別名較多,散見于有關書籍,要注意鑒別。
相關論述
1、《新醫療法匯編》:“扁桃腺,頰車下一橫指。針法:針刺時針直接刺入扁桃體,針可刺二寸半深。主治:扁桃腺炎、腮腺炎。”
2、《針灸經外奇穴圖譜(續集)》:“扁桃體,一名發音、扁桃安、扁桃腺。定位:位于頸部,下頜角直下五分,左右計二穴。主治急、慢性喉炎,咽炎,扁桃體炎,聲音嘶啞。針法:針向上斜刺二寸,針感喉部、頸部熱、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