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養血益陰,鎮驚止痙,寧心安神,疏郁止痛,行氣通絡。
定位
位于對耳屏游離緣上,輪屏切跡正中凹陷處,對耳屏尖與輪屏切跡之中點處,即對耳屏3、4區(內側面)之間。
詳細主治
主治眩暈、后頭痛、假性近視、感冒、失眠、干咳、咳嗽、氣管炎、支氣管炎、發熱、小兒高熱、中風、偏癱、抽搐、神經官能癥、神經性嘔吐、面肌痙攣、遺尿、眩暈、頸項強直、角弓反張、腦震蕩后遺癥、腦膜炎后遺癥、對腦膜刺激征、大腦發育不全、腦萎縮、智能發育不全、弱智、癲狂、癔病、精神分裂癥、多動癥、小腦性共濟運動失調、頭痛、功能性子宮出血、脊椎炎、過敏性皮炎、腦血管病變、腦膜刺激癥等。
詳細操作
按耳針常規針法操作。
按摩法:用拇、食兩指捏揉此區,由輕到重按摩1-2分鐘,以能忍受為度。
配伍
配腦點治癲癇、癔病、精神分裂、腦震蕩后遺癥。
附注
本穴與腦點穴的分布位置同在對耳屏,都有養血益陰,鎮靜安神的功能,都能治療癲癇、癔病、精神分裂和腦震蕩后遺癥。但本穴穴性屬陰,以止痙鎮痛,行氣通絡為主,還可以治療頭痛、頸神經痛及中風、偏癱等癥;腦點穴以養精血,益陰氣為主,還可以調經攝遺治療月經不調及遺精、遺尿等癥。兩穴雖有異同,但在臨證時即可配用,又可根據各自特點分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