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清熱瀉火,活絡止痛,通利牙關
定位
位于前臂伸側橈側緣,肘橫紋下2寸處,大腸經曲池穴下2寸、隆起肌肉之間,與大腸經手三里穴異名同位,屈肘取之,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橈側腕長伸肌→橈側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淺層布有前臂外側皮神經,前臂后皮神經。深層有橈側返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以及橈神經深支。
詳細主治
上牙痛等。
詳細操作
直刺0.5-1寸。治療牙痛時宜重刺激,留針20分鐘左右,治療其它病時,有酸麻脹感即可。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上牙痛、下頜關節痛、上肢痛、網球肘、肘關節扭傷等。
配伍
配中橈穴、三陰三陽穴、虎口穴、機關穴、手踝穴治上牙痛等。
相關論述
《神應經》:“上牙痛……灸臂上起肉中五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