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肘,肘部也;髎,髎與窌同,意為孔穴也。穴在肘上肱骨旁凹陷中,故名肘髎。
功能作用
舒筋活絡(luò)。
定位
位于肘區(qū),肱骨外上髁上緣,髁上嵴的前緣。
解剖
在肱骨外上髁上緣肱橈肌起始部,肱三頭肌外緣。有橈側(cè)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cè)皮神經(jīng)及橈神經(jīng)。
詳細(xì)主治
肘臂部疼痛、麻木、攣急等。
詳細(xì)操作
曲肘,從曲池向外斜上1寸,當(dāng)肱三頭肌的外緣處取穴。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xiàn)代常用于治療肘臂痛、肱骨外上髁炎。
配伍
1、配臑會穴、支溝穴、曲池穴、腕骨穴治肘節(jié)痹,臂酸痛,腋急痛,肘難屈伸。
2、配曲池穴、支溝穴、腕骨穴、臑會穴治手麻痹不仁。
相關(guān)論述
1、《釆艾編》:“肘髎,肘大骨外廉陷中,大骨外廉有陷故曰髎,凡髎俱同窌?!?/p>
2、《針灸甲乙經(jīng)》 :“在肘大骨外廉陷者中?!?/p>
3、《類經(jīng)圖翼》:“在肘大骨外廉陷中,與天井相并,相去一寸四分?!?/p>
4、《新針灸學(xué)》:“曲池穴上一寸,肘的大骨外側(cè)陷中?!?/p>
5、《中國針灸學(xué)》:“在前肱之下端,肱三頭肌之外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