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白,光明。該穴為足少陽、陽維之會,針之使之光明,故名陽白。
功能作用
清肝明目,疏風瀉熱。
定位
位于頭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
解剖
在額肌中,有額動、靜脈。布有額神經外側支。
詳細主治
1、前頭痛。
2、眼瞼下垂,口眼歪斜。
3、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眼瞼瞤動等目疾。
詳細操作
正坐仰靠,于前額目中線即眉毛中點上一寸處取穴。平刺0.5-0.8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3-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眶上神經痛、眼瞼下垂、面神經麻痹、近視、夜盲、嘔吐等。
配伍
1、配顴髎穴、頰車穴、合谷穴治面癱。
2、配睛明穴、太陽穴治目赤腫痛。
3、配印堂穴、瞳子髎穴、四白穴、合谷穴治電光性眼炎。
4、配內庭穴、浮白穴、合谷穴、三間穴治齒痛。
5、配風池穴、翳風穴、下關穴、合谷穴治偏頭痛。
6、配解溪穴、合谷穴治眉目間痛。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 “足少陽、陽維之會”;“頭目瞳子痛,不可以視,挾項強急不可以顧,陽白主之。”
2、《類經圖經》: “頭痛,目昏多眵,背寒栗,重衣不得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