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髎,骨空處也。穴當肩關節部骨隙處,故名肩髎。
功能作用
祛風除濕,舒筋活絡。
定位
位于三角肌區,肩峰角與肱骨大結節兩骨間凹陷中。
解剖
在肩峰后下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動脈。布有腋神經的肌支。
詳細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舉。
詳細操作
上臂外展平舉,肩關節部即可呈現出兩個凹陷窩,后面一個凹窩既是本穴。或垂肩,于鎖骨肩峰端后緣直下約2寸,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處定穴。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肩關節周圍炎、半身不遂、胸膜炎、肋間神經痛等。
配伍
1、配關沖穴、肩貞穴之肩中熱頭不可以固。
2、配天宗穴、陽谷穴治臂痛。
3、配曲池穴、合谷穴曲澤穴等穴位治蕁麻疹。
4、配絕骨穴、昆侖穴、合谷穴等穴治半身不遂及中風。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肩重不舉,臂痛,肩髎主之。”
2、《千金方》:“臂痛,肩髎、天宗,陽谷。”
3、《考穴編》廣注:“臑會之上,舉臂有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