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氣指氣街,沖指沖脈。胃為水谷之海,其俞上在氣街,下至三里。沖脈者,起于氣沖,并足陽明之經。本穴既是胃之氣街,又是奇經八脈之沖脈起始部,故名氣沖。又名氣街,街,市也。沖脈者,為十二經之海,沖脈起于本穴,故名氣街。
功能作用
理氣止痛,調理經血,舒筋活絡。
定位
位于腹股溝區,恥骨聯合上緣,前正中線旁開2寸,動脈搏動處。
解剖
在恥骨結節外上方,有腹外斜肌腱膜,在腹內斜肌、腹橫肌下部。有腹壁淺動、 靜脈分支,外側為腹壁下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
詳細主治
1、腸鳴,腹痛。
2、疝氣。
3、月經不調、不孕、陽痿、陰腫等婦科病及男科病證。
詳細操作
仰臥,先取恥骨聯合上緣凹陷處的曲骨穴,與其旁開2寸既是穴。直刺0.5-1寸。針刺是避開髂外動脈,以免刺傷動脈引起出血。不宜深刺,以免刺傷腹股溝管。本穴一般不灸。
臨床運用
1、現代常用于治療男女生殖器疾病、腰痛、疝氣。
2、現代研究發現針刺氣沖穴等穴位緩解結腸痙攣,可使降結腸遠端頑固性迷走神經過敏現象消失。
3、有報道針刺氣沖穴等穴有避孕作用,可能與性腺和卵巢功能有關。
4、有報道針刺氣沖穴對血糖有一定的影響,可起調節作用。有人對糖尿病患者取列缺穴、氣沖穴,發現針后毛細血管通透性升高,血糖明顯降低,毛細血管及靜脈的血糖含量差較大。
配伍
1、配長強穴、大椎穴治小腸氣滿。
2、配足三里穴治奔豚上攻心、腹脹滿或痛不得息、腰痛不得俯仰。
3、配曲泉穴、太沖穴治疝氣。
4、配心俞穴、脾俞穴、神門穴、三陰交穴治陽痿。
相關論述
1、《醫學入門》:“天樞下八寸動脈。禁針,灸五壯。主腹中大熱攻心,腹脹,臍下堅,癲疝,陰腫陰痿,莖中痛,兩丸牽痛不可仰臥,石水腹滿,熱淋不得尿,婦人月水不通,無子,氣亂絞痛,胞衣不出。已上不容至此,俱腹部三行。"
2、《針灸甲乙經》載:“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
3、《素問·熱刺篇》王冰注謂:“在腹臍下橫骨兩端鼠鼷上同身寸一寸動脈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