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穴在肩上凹陷處。因凹陷頗深,猶如深井,故以為名。
功能作用
舒筋活絡,理氣止痛,清熱散結。
定位
位于肩胛區,第7頸椎棘突與肩峰最外側點連線的中點。
解剖
有斜方肌,深部為肩胛提肌與岡上肌。有頸橫動、靜脈分支。布有腋神經及鎖骨上神經分支。
詳細主治
1、頸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
2、滯產、乳癰、乳汁不下、乳癖等婦產科及乳房疾患。
3、 瘰疬。
詳細操作
正坐,于第七頸椎棘突高點至鎖骨肩峰端連線的中點出取穴。直刺 0.3-0.5寸。內有肺尖,不可深刺。孕婦禁針。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肩背痛、落枕、小兒麻痹后遺癥、頸項肌痙攣、副神經痙攣、腦卒中及其后遺癥、早產后下肢厥冷、乳腺炎、功能性子宮出血、高血壓病。
配伍
1、配三里穴、中極穴治胞衣不下。
2、配合谷穴、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3、配風池穴、廉泉穴治中風不語。
4、配肩髃穴、淵腋穴治臂痛不舉。
相關論述
1、《備急千金要方》:“難產,針兩肩井入一寸瀉之,須臾即分娩。”
2、《針灸大成》:“主中風,氣塞涎上不語,氣逆,婦人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