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上上下之上,明,光明。穴在眼之上部,有明目之效,故名
功能作用
明目利竅。
定位
在額部,眉弓中點垂線,眶上緣下凹陷中。睜眼直視,瞳孔直上,從眉弓中點劃一垂線與眶上緣交點的下方取穴。
解剖
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內。淺層有眶上神經分布,深層有面神經顳支和額動脈分布;進入眶內科刺及額神經干,提上瞼和上直肌,還有動眼神經分布。
詳細主治
各種眼病、屈光不正、近視、復視、白內障、迎風流淚、眼底出血、上瞼下垂、視神經萎縮、面癱等。
詳細操作
輕壓眼球向下,向眶緣緩慢直刺0.5-1寸。不提插,禁灸。
臨床運用
上明穴常用來治療各種眼病。現代有報道配合球后穴、睛明穴、健明穴、外睛明穴等針刺治療視神經萎縮,治愈效果良好。
附注
若是炎癥初起,針灸可促使吸收,消腫,止痛,如已成膿需到眼科及時處理。上明穴屬于眶周穴位,在針刺傷有較高的要求,否則易造成眼周出血。
相關論述
1、《常用新醫療法手冊》:“上明,取法:眉弓中點。眶上緣下。主治屈光不正。針法:沿眶上緣向眶尖刺1-1.5寸。”
2、《紅醫針療法》:“上清明。取穴:睜眼直視,瞳孔直上,眶上緣下,于眶上緣正中取之。針法:左手以針柄點按穴位,用力將上眼瞼推向眼窩深處,右手持針緊貼針柄,直刺入眶內1.5-2寸。針感:眼球麻脹感。主治白內障、青光眼等各種眼病。”
3、山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醫療組,新針治盲經驗:“東明三,位于瞳孔直上5分,眶緣下,可刺1.5寸,出現麻、蟻走感,并向球后和枕部放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