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清障明目,調節(jié)視力。
定位
位于面部,眶上緣內上角凹陷,內眥角上約0.5寸處,左右計2穴。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眼輪匝肌→眶脂體→下斜肌與眶下壁之間。淺層布有眶下神經,面神經的分支和眶下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動眼神經下支,眼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和眶下動、靜脈。
詳細主治
近視、青光眼、白內障、翼狀胬肉、結膜炎、外斜視、虹膜睫狀體炎、角膜葡萄腫、角膜云翳、視神經萎縮等。
詳細操作
沿眶上緣向眶尖斜刺1-1.5寸,針感為眼球麻脹或觸電樣感覺。禁灸。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白內障、視神經萎縮、視網膜炎、視網膜色素變性、夜盲、淚囊炎、斜視、角膜白斑、斑翳、云翳、近視、青光眼等。
配伍
1、配健明穴、睛明穴、承泣穴、球后穴治視網膜色素變性。
2、配球后穴、健明2穴、上明穴、承泣穴治上直肌麻痹。
3、配睛明穴、健明穴、健明2穴、承泣穴治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等。
附注
位于膀胱經睛明穴上約0.5寸處。
相關論述
1、《常用新醫(yī)療法手冊》:“健明4,上睛明穴上3分,眶上緣內上角凹陷處。主治:近視,青光眼,白內障等。針法:眼向下看,沿眶上緣向眶尖刺0.8-1.8寸。”
2、《紅醫(yī)針療法》:“上睛明,取穴:睜眼,直視,眶上緣內1/4與外3/4交界處,睛明外上5分許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