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釋義
兩孔之界骨,名曰鼻柱,此穴在鼻柱(鼻中隔)的下緣,可能因此得名。
功能作用
疏風解表,明目,通竅醒神
定位
位于人中溝,鼻中隔之下緣,人中穴的上方。
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口輪匝肌。布有眶下神經(jīng)分支和上唇動、靜脈。
詳細主治
1、鼻流清涕、目風癢赤痛、面神經(jīng)麻痹、目赤腫痛、迎風流淚等。
2、可用于急救。
詳細操作
針刺0.1-0.3寸,局部脹痛感擴散至鼻及整個面部,留針10分鐘。艾炷灸3-5壯。
附注
在《灸法圖殘卷》中的鼻柱穴所指系素髎穴。
相關(guān)論述
《備急千金要方》:“目風癢赤痛,灸人中近鼻柱二壯。仰臥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