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宣肺止咳,寬胸順氣,清咽利喉。
定位
位于胸部,橫平第3肋間隙,前正中線上。
解剖
在胸骨體中點。有胸廓內動、靜脈的前穿支。布有第3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
詳細主治
咳嗽、氣喘、胸悶、胸痛、乳房脹痛、嘔吐等氣機不暢病證。
詳細操作
仰臥或正坐,于胸骨中線平第三肋間隙處取穴。平刺0.3-0.5寸。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于治療支氣管炎、哮喘、咳嗽、胸滿、氣喘、氣短、心煩等。
配伍
配紫宮穴、太溪穴治咳逆上氣、心煩。
相關論述
1、《針灸甲乙經》:“胸中滿,不得息,脅痛,骨疼,喘逆上氣,嘔吐煩心,玉堂主之。”
2、《類經圖翼》:“喉痹咽腫,水漿不入。”
3、《腧穴學》:“高廳大屋為堂,心為君主,肺為華蓋,其處尊貴,穴居其中,且主肺疾,故得名。”
4、《新針灸學》:“紫宮穴之下方約二橫指,正對第四肋骨端。”
5、《中國針灸學》:“在胸骨體部左右第三肋骨之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