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理氣活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定位
位于對耳輪上腳前緣相對的耳輪處,上降壓點上方,耳尖穴內側,與子宮穴相平。
詳細主治
痔瘡、肛裂、肛門周圍膿腫、肛瘺、脫肛等。
詳細操作
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針法:耳廓常規消毒后,以耳撳針刺入該穴,以膠布固定留針20分鐘。耳穴壓療法:于肛瘺或痔手術后施行耳壓,取0.7厘米×0.7厘米的氧化鋅膠布將王不留行子貼于耳部痔核點穴上,每小時加強刺激1次,約1-2分鐘,持續1-2天。耳穴封閉療法:治痔瘡。先用探針或探穴器在耳廓相應位置上找肛門點,并用手指揉壓,待局部發熱后用75%酒精消毒,以4.5號針徐徐注入0.25%普魯卡因0.5毫升,變進針變推藥,注射后每20分鐘揉壓1次,隔日一側耳廓穴位注射1次,5次為1療程。
配伍
1、配神門穴治痔瘡、肛裂。
2、配心、肺治肛瘺、肛裂。
3、加肛門穴、直腸下段心治混合痔。
4、配神門穴、尿道、直腸下段治肛門手術后尿潴留等。
附注
本穴與直腸穴穴性同屬平性,都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和治療痔瘡、肛裂、肛門膿腫的功用,但本穴重在理氣活血,消腫止痛,偏于治療肛門、直腸等部位已經形成的疾病,而直腸穴重在通腑調腸,升陽止痢,偏于預防性治療,有升清降濁預防之功。臨證時,兩穴即可根據病情單用,又可配伍使用。
相關論述
《耳針》:“痔核點 耳尖內側,降壓點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