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利小便。
主治
風濕痹痛,麻木,小便淋濁,濕熱帶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相關論述
1、《滇南本草》:“治風寒濕氣,經絡、腰膝疼痛,遍身頑麻,利膀胱水道,赤白便濁。”
2、《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除濕,清熱利尿。主治風濕筋骨疼痛,腸炎,痢疾,膀胱炎,小便不利。”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植物馬錢葉菝葜。
形態特征
攀援灌木。莖與枝條具縱條紋或棱,通常疏生刺。葉互生;葉柄長2-3cm,無鞘或鞘很狹,通常在中部有卷須,脫落點位于上部;葉片厚革質,橢圓形、卵狀橢圓形至圓形,長5-11cm,寬3-9cm,先端通常微凸,有時近漸尖,基部近圓形;主脈3條在上面凹陷。傘形花序2-4個排成短圓錐花序;總花梗長3-10mm,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花被片6,黃色;雄花外花被片長約6mm,寬約2mm,內花被片寬約1mm,雄蕊6,長3-6mm;雌花比雄花小,具3枚退化雄蕊,子房3室,柱頭3裂。漿果球形,直徑5-6mm,熟時黑色。花期3-4月,果期8-10月。
分布區域
分布于云南中部與西部。
生長環境
生于海拔1700-2800m的林下、灌叢中或河谷、山坡陰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