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濕,通絡止痛。
主治主要用于風寒濕痹,跌打損傷,咳喘胸悶,痰多氣急。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
注意事項孕婦慎服。
化學成分本品含細葉青蔞藤素,細葉青萎藤烯酮,細葉青蔞藤醌醇,細葉青蔞藤酰胺,β-谷甾醇,豆甾醇及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能增加心肌營養血流量,降低心肌缺血區的側支血管阻力,可降低腦干缺血區興奮性氨基酸含量,對腦干缺血損傷具有保護作用。
2、此外,海風藤有一定的抗內毒素、抗生育、抗氧化、增強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本草再新》:行經絡,和血脈,寬中理氣,下濕除風,理腰腳氣,治疝,安胎。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治風寒濕痹,肢節疼痛,筋脈拘攣,屈伸不利的常用藥,每與羌活、獨活、桂心、當歸等配伍,如蠲痹湯(《醫學心悟》)。
2、治跌打損傷,瘀腫疼痛,可與三七、地鱉蟲、紅花等配伍。
相關配伍1、海風藤配桂枝:海風藤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桂枝溫陽通脈止痛。二藥配伍,則祛風濕止痛功效較佳。適用于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筋脈拘攣等。
2、海風藤配威靈仙:海風藤祛風通絡,緩解拘攣;威靈仙除濕止痛。二者合用,則祛風濕止痛的功效較佳。適用于風濕痹痛,關節不利,筋脈拘攣等。
3、海風藤配雞血藤:兩藥都有祛風通絡作用。雞血藤偏于養血活血舒筋;海風藤偏于祛風通絡止痛。二者配伍,適用于風寒濕痹、肢節酸痛等。
4、海風藤配細辛:海風藤能宣肺散寒;細辛能散寒邪由皮毛出,并有溫肺化飲之功二者合用,適用于肺寒支飲之咳嗽多痰。
相關藥品散風活絡丸(濃縮丸)、天和追風膏、豹骨活絡丸、風傷止痛膏。
相關方劑舒筋湯(《醫略六書》)、遇仙膏(《遵生八箋》)。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9-10月采割全株,洗凈,曬干。
炮制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泡潤透,切厚片,曬干。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干燥處,防霉。
藥材鑒別
鑒別1、粉末灰褐色。石細胞淡黃色或黃綠色,類圓形、類方形、圓多角形或長條形,直徑20-50μm,孔溝明顯,有的胞腔含暗棕色物。草酸鈣砂晶多存在于薄壁細胞中。木纖維多成束,直徑12-25μm,具斜紋孔或相交成十字形、人字形。皮層纖維細長,直徑12-28μm,微木化,紋孔稀少,有的可見分隔。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5-90μm,紋孔排列緊密,有的橫向延長成梯狀,排列整齊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3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膠G3g,混勻,置水浴上揮干溶劑,加于硅膠G柱(15g,內徑為1.5-2cm)上,用環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10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海風藤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醇(7∶1∶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莖藤扁圓柱形,微彎曲,長短不一,直徑0.3-2cm。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縱向棱狀紋理及明顯的節,節間長3-12cm,節部膨大,有不定根。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皮部窄,木部寬廣,有灰黃色與灰白色相間的放射狀紋理及多數小孔,皮部與木部交界處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氣香,味微苦、辛。
飲片性狀為不規則扁圓形的厚片,表面有灰黃色與灰白色相間排列的放射狀紋理,邊緣可見小洞成環,髓部灰褐色。周邊灰褐色或褐色,有縱向棱狀紋理。體輕,質脆。氣香,味微苦、辛。
常見偽品偽品:
1、松蘿(云霧草):為松蘿科植物松蘿Usneadiffractavain或長松蘿U.longissimaAch.的干燥枝狀地衣體。
(1)松蘿:地衣體呈絲狀,纏繞成團,長15-40cm;主枝基部直徑0.8-1.5mm,向下呈二叉狀分枝,至先端漸細,細如頭發,表面灰綠色或黃綠色。較粗的枝表面有明顯的環狀裂紋,用手拉之略伸長,而露出強韌的中軸。(2)長松蘿地衣體呈絲狀,纏繞成團,長可達1.3m,不呈二歧分枝,但有很細短的側枝密生,呈蜈蚣腳狀,側枝長0.3-1.5cm。
2、地血香:為木蘭科植物異型南五味子Kadsuraheteroclita(Roxb)Craib.的干燥藤莖。呈圓柱形,直徑2-4cm;多橫切成斜片或段,厚0.4-2cm。栓皮棕褐色,柔軟似棉,除去栓皮者,表面呈棕色。質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皮部占半徑的1/4,棕色,顯纖維狀;木部黃棕色或淺棕色,密布麻點狀小孔;圓形的棕褐色髓位于中央。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胡椒科胡椒屬植物風藤。
形態特征木質藤本。莖有縱棱,幼時被疏毛,節上生根。葉近革質,具白色腺點,卵形或長卵形,長6-12cm,寬3.5-7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心形,稀鈍圓,上面無毛,下面通常被短柔毛,葉脈5條,基出或近基部發出;葉柄長1-1.5cm,有時被毛;葉鞘僅限于基部具有。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雄花序長3-5.5cm;總花梗略短于葉柄,花序軸被微硬毛;苞片圓形,近無柄,盾狀,直徑約1mm,上面被白色粗毛;雄蕊2-3枚,花絲短;雌花序短于葉片;總花梗與葉柄等長;苞片和花序軸與雄花序的相同;子房球形,離生,柱頭3-4,線形,被短柔毛。漿果球形,褐黃色,直徑3-4mm?;ㄆ?-8月。
分布區域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道地產區主產于廣東、福建、臺灣等地。
生長環境生于低海拔林中,常攀援于樹上或巖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