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祛暑,解毒。
主治
暑熱煩渴,惡心嘔吐,熱毒瘡癤,痱子,胎毒。
用法用量
1、內服:隔水燉溫飲,60-120g;或沖水代茶。
2、外用:涂擦。
相關論述
1、《金氏藥帖》:“專治胎毒,及諸瘡痘毒熱毒。”
2、《廣和帖》:“清火解毒,又能稀痘。”(1、2方引自《綱目拾遺》)
3、《綱目拾遺》:“能開胃寬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飼小兒無瘡毒。尤能散暑。”
4、《中國醫學大辭典》:“養血,止渴。治濕熱痧痘,癰疽,梅毒,血痢。”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10-11月采收,曬干。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忍冬科忍冬屬植物忍冬。
形態特征
多年生半常綠纏繞木質藤本,長達9m。莖中空,多分枝,幼枝密被短柔毛和腺毛。葉對生;葉柄長4-10mm,密被短柔毛;葉紙質,卵形、長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5-8cm,寬15.5cm,先端短尖、漸尖或鈍圓,基部圓形或近心形,全緣,兩面和邊緣均被短柔毛。花成對腋生,芳香,花梗密被短柔毛和腺毛;總花梗通常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短;苞片2枚,葉狀,廣卵形或橢圓形;小苞片長約1mm,被短毛及腺毛;花萼短小,萼筒長約2m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先端尖,外面和邊緣密被毛;花冠唇形,花冠筒細長,外面被短毛和腺毛,上唇4裂片先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花初開時為白色,2-3日后變金黃色;雄蕊5,著生于花冠內面筒口附近,伸出花冠外;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細長,伸出。漿果球形,成熟時藍黑色,有光澤。花期4-7月,果期6-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遼寧、陜西、甘肅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疏林中灌木叢中、村寨旁、路邊等處,亦有栽培。
生長見習
喜溫和濕潤氣候,喜陽光充足,耐寒、怕澇,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0℃,在-17℃以上的氣溫可以露地安全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鹽堿。但以土層深厚疏松的腐殖土栽培為宜,低洼易積水地不宜種植。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以扦插繁殖為主。
栽培技術
1、種子繁殖:4月播種,將種子在35-40℃溫水中浸泡24h,取出拌2-3倍濕砂催芽,等裂口達30%左右時播種。在畦上按行距21-22cm開溝播種,覆土1cm,隔日噴水1次,10余日即可出苗,秋后或第二年春季移栽。
2、扦插繁殖:可扦插育苗或直接扦插,一般在雨季進行。直接扦插,在夏秋陰雨天氣,選健壯無病蟲害的一至二年生枝條截成30-35cm,摘去下部葉子作插條,隨剪隨用,插前可用800-1000ppm吲哚乙酸快速浸蘸插條下端,稍晾后扦插。在選好的土地上,按行距1.6m株距1.5m挖穴,穴深16-18cm,每穴5-6根插條,分散開斜立著埋土內,地上露出7-10cm,填土壓實。扦插育苗,在7-8月間,按行距23-26cm開溝,深16cm左右,株距2cm,把插條斜立著放到溝里,填土壓實,栽后噴一遍水,以后干旱時,每隔2日要澆水1次,半月左右即能生根,第二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病蟲防治
病害有褐斑病,除減少病源、加強管理外,在發病初期可用3%井岡霉素5×10-5(50ppm)液連續噴治2-3次。蟲害有圓尾蚜,可用化學藥劑防治;咖啡虎天牛,可在7-8月氣溫在25℃以上晴天,在田間釋放天牛腫腿蜂防治,效果良好;尺蠖可在幼齡期用化學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