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箭 來源
為瓶爾小草科植物一支箭或狹葉瓶爾小草等的帶根全草。春、夏采挖帶根全草,洗凈泥沙,陰干或鮮用。一支箭 產(chǎn)地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尖頭瓶爾小草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開闊山坡灌叢中。
2.鈍頭瓶爾小草生于海拔2500-3000m的山坡草叢中。
3.狹葉瓶爾小草生于山地草坡或溫泉附近。
4.心臟葉瓶爾小草生于海拔1600m以下的密林下。
資源分布:1.尖頭瓶爾小草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廣東等地。
2.鈍頭瓶爾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陜西、臺灣等。
3.狹葉瓶爾小草分布于東北、河北、陜西、江蘇、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4.心臟葉瓶爾小草分布于西南及陜西、甘肅、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廣西等地。
一支箭 功效與作用
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治乳癰,疔瘡,疥瘡身癢,跌打損傷,瘀血腫痛。
①《草木便方》:清熱毒,除風熱。治腎囊種痛,疔腫惡毒,胸腹宿血,蛇毒。
②《分類草藥性》:治癢子,消瘡毒,跌打損傷,腫毒。
③《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消癰腫。治犬傷,疥瘡。
一支箭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一支箭 性味
苦、甘、微寒一支箭 歸經(jīng)
肝經(jīng)一支箭 藥物形態(tài)
①一支箭
多年生小草本,高15~20厘米。根狀莖短,呈圓柱形。營養(yǎng)葉單一,卵圓形。長3~6厘米,寬2~3厘米,先端鈍或有小突尖,全緣,基部闊楔形,側(cè)脈網(wǎng)狀,不與中脈平行;孢子葉自營養(yǎng)葉基部抽出,線形穗狀,先端尖;孢子囊約30~60對,排成2列;孢子蒼白色,近于平滑。
生于溝邊、草地等陰濕處。分布福建、臺灣、廣東、安徽、江西、四川、貴州、云南等地。
②狹葉瓶爾小草
多年生小草本。高10~16厘米。根莖短而直立,簇生多數(shù)細長的肉質(zhì)根。葉單生或2~3葉同自根部生出,總柄長8~13厘米,纖細。營養(yǎng)葉自總柄基部以上3~6厘米處生出,長2~5厘米,寬3~10毫米,倒披針形或長圓倒披針形,先端微尖或稍鈍,基部狹楔形,全緣,葉脈網(wǎng)狀;孢子葉自營養(yǎng)葉的基部生出,有長柄,高出營養(yǎng)葉,孢子囊穗呈狹線形,長2~3厘米。
生于河灘、草地陰濕處.分布東北、河北、陜西,湖北、江蘇、臺灣、江西、四川、云南等地。
此外,同屬植物心臟葉瓶爾小草和鈍頭瓶爾小草亦同等入藥。兩種的主要特征是:前種營養(yǎng)葉寬卵形,基部心臟形,有短柄;后種營養(yǎng)葉廣卵形,無柄。
一支箭 性狀鑒別
性狀鑒別 (1)尖頭瓶爾小草 全體卷縮狀。根莖短。根細小,圓柱形,彎曲,黃棕色。葉2-3枚,總?cè)~柄長10-20cm。營養(yǎng)葉展開后呈卵圓形,長3-6cm,寬2-2.5cm。先端鈍或稍急尖,基部圓楔形或闊楔形,柄長5-10mm,兩側(cè)有狹翅,草質(zhì),表面綠黃色,葉脈網(wǎng)狀。孢子囊穗條形,長2.5-305cm,先端尖,從總柄頂端生出,有8-15cm長的柄。質(zhì)柔軟,難折斷。氣微,味淡。
(2)鈍頭瓶爾小草 總?cè)~柄長9-15cm。營養(yǎng)葉矩圓形或廣卵形,長3-5cm,寬2-3cm,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略下延,無柄,草質(zhì),葉脈網(wǎng)狀。
一支箭 相關(guān)論述
1.《草木便方》:清熱毒,除風熱。治腎囊腫痛,疔腫惡毒,胸腹宿血,蛇毒。
2.《分類草藥性》:治癢子,消瘡毒,跌打損傷,腫毒。
3.《四川中藥志》:清熱解毒,消癰腫。治犬傷,疥瘡。
一支箭 出處
《草木便方》一支箭 藥方
1.治疥瘡身癢:一支箭、蒲公英、魚鍬串、側(cè)耳根,燉鱔魚服。(《四川中藥志》)
2.治癰腫初起:一支箭、魚膽草、鏵頭草、野煙葉,搗爛敷。(《四川中藥志》)
3.治乳癰:一支箭、蒲公英各適量,搗爛外敷。
4.治癤瘡癰腫:一支箭、熟大黃各一錢五分,對經(jīng)草四錢,柴胡二錢。水煎服。
5.治毒蛇咬傷,無名腫毒:一支箭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6.治小兒疳積:一支箭、使君子、雞內(nèi)金,煎服。(江西《中草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