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祛風濕,補肝腎,強筋骨,安胎。
主治1、風濕痹證:本品苦能燥,甘能補,祛風濕又長于補肝腎、強筋骨,對痹證日久,傷及肝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者尤宜。
2、崩漏經多,妊娠漏血,胎動不安:本品能補肝腎,養血而固沖任,安胎。治肝腎虧虛,月經過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者。
3、本品尚能降血壓,可用于高血壓病。
用法用量內服:煎服,9-15g。
不良反應偶可見頭昏目眩,全身不適,食欲減退,腹脹,輕度腹瀉,口干等,停藥后可自愈。
禁忌中西藥配伍禁忌:桑寄生含有槲皮素,與含各種金屬離子的西藥,如氫氧化鋁制劑鈣制劑、亞鐵制劑等配伍應用可以形成絡合物,影響吸收。
注意事項尚不明確。
化學成分四川寄生葉中含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槲皮苷、萹蓄苷,及少量的右旋兒茶酚。
藥理作用桑寄生有降壓作用;注射液對冠狀血管有擴張作用,并能減慢心率;萹蓄苷有利尿作用;煎劑或浸劑在體外對脊髓灰質炎病毒和多種腸道病毒均有明顯抑制作用,能抑制傷寒桿菌及葡萄球菌的生長;提取物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有抑制活性。
毒理作用萹蓄甙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173g/kg,死亡系因陣發性驚厥導致呼吸抑制所致。
相關論述1、《神農本草經》:“主腰痛,小兒背強,癰腫,安胎,充肌膚,堅發齒,長須眉。”
2、《名醫別錄》:“主金瘡,去痹,女子崩中,內傷不足,產后余疾,下乳汁。”
臨床應用
臨床應用1、祛風濕又長于補肝腎、強筋骨,對痹證日久,傷及肝腎,腰膝酸軟,筋骨無力者尤宜,常與獨活、杜仲、牛膝、桂心等同用,如獨活寄生湯(《千金方》)。
2、治肝腎虧虛,月經過多,崩漏,妊娠下血,胎動不安者,每與阿膠、續斷、當歸、香附等配伍,如桑寄生散(《證治準繩》);或配阿膠、續斷、菟絲子,如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
相關配伍1、桑寄生配秦艽:桑寄生養血潤筋療痹;秦艽祛風通絡止痛。二者相配,有補益肝腎,療痹止痛之功。適用于肝腎不足或風寒濕痹所致的腰膝筋骨疼痛等。
2、桑寄生配鉤藤:桑寄生功善養肝腎,舒筋合血脈;鉤藤可平肝息風。兩藥合用,益肝腎養血,平肝風活絡,可標本兼治。適用于中風先兆頭痛;肝腎不足,肝風上旋諸證,如高血壓、腦動脈硬化之頭暈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如掣,關節痹痛,肢體麻木,筋脈瘛疭。
3、桑寄生配天麻:桑寄生調補肝腎,滋養陰血;天麻平肝息風。兩藥相配,能滋養肝腎陰血,平肝息風。適用于治療肝腎陰虛,風陽上擾所致的頭暈頭痛等。
4、桑寄生配牛膝:二藥均有補益肝腎的作用。桑寄生養血而除濕療痹;牛膝活血行瘀,壯筋骨而起痿廢。二者合用,適用于肝腎虧虛、血虛血滯之腰膝痿軟,兩足無力,肌膚麻木不仁等。
5、桑寄生配當歸:桑寄生補肝腎,養血安胎而除風濕;當歸補血和血,血足可以養胎。二者合用,為養血安胎之常用配伍,用于血虛之胎動不安,使用時宜久煎。此外,亦適用于婦女肝腎不足之經閉、月經稀發,老年婦女血虛腰痛、關節疼痛等。
6、桑寄生配阿膠:桑寄生調補肝腎,養血安胎;阿膠滋陰止血,養血安胎。兩藥相配,養血安胎止血功效益佳。適用于血虛胎動不安,漏血不止,腰痛腹痛等。
7、桑寄生配決明子:桑寄生補益肝腎;決明子清肝瀉熱。二藥合用,使肝陰得養,肝熱得瀉。適用于肝火上炎之頭痛、頭眩、目赤腫痛等。
8、桑寄生配夏枯草:桑寄生補益肝腎,養血潤筋;夏枯草去肝經實火。二藥合用,適用于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血壓升高、四肢麻木等。
鑒別用藥桑寄生與桑枝:兩藥同為祛風濕藥,都能祛風除濕,通經絡,用于風濕痹痛、四肢拘攣等。但桑枝味苦、性平,歸肝經,通行善走,功專祛風濕拘攣,尤宜于上肢風濕熱痹;亦用于痰火壅滯所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桑枝又能祛風和血,用于皮膚瘙癢、紫白癜風等;也能利水退腫,用于水濕所致水腫腳氣等。桑寄生味苦甘、性平,歸肝、腎經,為祛風養血之要藥,既能祛風除濕,又可補益肝腎,強壯筋骨,養血安胎,故對肝腎不足,營血虧虛,風濕痹痛,筋骨痿弱無力、腰膝酸軟等尤為適宜;有固沖任、安胎之效,用于肝腎不足,沖任不固所致胎動不安、胎漏下血以及妊娠腰痛等。
相關藥品史國公藥酒、疏風活絡片、舒筋活絡酒、強腎鎮痛丸、壯腰健腎口服液(丸)。
相關方劑壽胎丸(《醫學衷中參西錄》)、桑寄生散(《圣惠方》)、當歸寄生湯(《廣嗣紀要》)。
藥膳食療保健牛肉湯:
1、功效:健脾養胃、補肝腎、安胎。
2、原材料:桑寄生12g,黃芩5g,杜仲12g,牛肉250g,鹽適量。
3、做法:所有藥材清洗干凈、裝入紗布袋。牛肉洗凈切小塊備用。先將牛肉入水燙后,去除血水及浮沫后備用。將紗布袋及牛肉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燉至牛肉熟爛即可。撈出紗布袋后,加入適量鹽,調味即成。
4、用法:喝湯食肉。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冬季至次春采割,除去粗莖,切段,干燥,或蒸后干燥。切厚片,生用。
炮制方法1、桑寄生: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粗細分開,搶水洗凈,潤透,切厚或段,干燥。
2、酒桑寄生:取凈桑寄生片或段,用酒噴灑拌勻,悶透,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深黃色。每桑寄生100kg,用酒10kg。
保存方法
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1、本品莖橫切面:表皮細胞有時殘存。木栓層為10余列細胞,有的含棕色物。皮層窄,老莖有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物。中柱鞘部位有石細胞群和纖維束,斷續環列。韌皮部甚窄,射線散有石細胞。束內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線寬1-4列細胞,近髓部也可見石細胞;導管單個散列或2-3個相聚。髓部有石細胞群,薄壁細胞含棕色物。有的石細胞含草酸鈣方晶或棕色物。粉末淡黃棕色。石細胞類方形、類圓形,偶有分枝,有的壁三面厚,一面薄,含草酸鈣方晶。纖維成束,直徑約17μm。具緣紋孔導管、網紋導管及螺紋導管多見。星狀毛分枝碎片少見。
2、取本品粉末5g,加甲醇-水(1:1)60ml,加熱回流1小時,趁熱濾過,濾液濃縮至約20ml,加水10ml,再加稀硫酸約0.5ml,煮沸回流1小時,用乙酸乙酯振搖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用0.5%氫氧化鈉溶液制備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水飽和)-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三氯化鋁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藥材性狀帶葉莖枝圓柱形,有分枝,長30-40cm,粗枝直徑0.5-1cm,細枝或枝梢直徑2-3mm。表面粗糙,嫩枝頂端被有銹色毛絨,紅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數圓點狀、黃褐色或灰黃色皮孔和縱向細皺紋,粗枝表面紅褐色或灰褐色,有突起的枝痕和葉痕。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薄,深棕褐色,易與木部分離;木部寬闊,幾占莖的大部,淡紅棕色;髓射線明顯,放射狀;髓部小形,色稍深。葉易脫落,僅少數殘留莖上,葉片常卷縮、破碎,完整者卵圓形至長卵形,長3-6cm,寬2.5-4cm,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成寬楔形,茶褐色或黃褐色,全緣,側脈3-4對,略明顯,幼葉有銹色絨毛,近革質而脆,易破碎;葉柄長0.5-1cm。花、果常脫落;花蕾管狀,稍彎,頂部卵圓形,被銹色絨毛;漿果長圓形,紅褐色,密生小瘤體。氣微,味淡、微澀。以枝細、質嫩、紅褐色、葉多者為佳。
飲片性狀1、桑寄生:為橢圓形的厚片或粗細大小不一的段。莖枝切面木部淺紅棕色皮部紅棕色,外皮紅褐色或灰褐色,具細縱紋,并有多數細小凸起的棕色皮孔。嫩枝有的可見棕褐色茸毛。質堅細,斷面不整齊。葉多卷曲,具短柄,葉片黃褐色,有的有茸毛,革質。氣微,味澀。
2、酒桑寄生:形如桑寄生,深黃色。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桑寄生科鈍果寄生屬植物桑寄生。
形態特征灌木,高0.5-1m。嫩枝、葉密被銹色星狀毛,有時具疏生疊生星狀毛,后變無毛;小枝灰褐色,具細小皮孔。葉對生或近對生;葉柄長8-10mm;葉片厚紙質,卵形至長卵形,長2.5-6cm,寬1.5-4cm,先端圓鈍,基部楔形或闊楔形;側脈3-4對,略明顯。傘形花序,1-2個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葉腋部,具花1-4朵,通常2朵,花序和花被星狀毛,總花梗長2-4mm;花梗長6-7mm;苞片鱗片狀;花褐色;花托橢圓形或卵球形;副萼環狀;花冠花蕾時管狀,長2.5-2.7cm,稍彎,下半部膨脹,頂端卵球形,裂片4,匙形,反折;花絲比花藥短2/3,藥室具橫隔;花盤杯狀;花柱線形,柱頭頭狀。漿果橢圓狀或近球形,果皮密生小瘤體,被疏毛,成熟果淺黃色,長達1cm,果皮變平滑。花、果期4月至翌年1月。
分布區域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道地產區主產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生長環境生于海拔20-400m的平原或低山常綠闊葉林中,寄生于桑樹、桃樹、李樹、龍眼、荔枝、楊桃、油茶、油桐、橡膠樹、榕樹、木棉、馬尾松或水松等多種植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