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權 席沙 沈菲 河北醫科大學扁鵲醫學社
趙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診。2008年剖腹產手術后,由于產后護理不周受冷,導致關節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現翻身諸癥加重,腹脹,脈沉無力,舌淡苔白。證屬產后真元大損,氣營兩虛,治宜益氣養血,溫通經絡。處方:黃芪15克,黨參15克,當歸15克,地龍10克,雞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威靈仙10克,路路通20克,絲瓜絡10克,桑寄生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0克,羌獨活各10克,姜黃12克,細辛3克,川斷18克,狗脊20克,梔子10克,藁本10克,木瓜20克。7劑,水煎服。以該方為主加減兩月后見好。
按:產后身痛,俗稱“產后風”或“產后關節痛”,亦稱“產后痛風”。關于此病的論述,最早見于《經效產寶》,書中曰:“產后中風,身體酸痛,四肢羹弱不遂。”現指產褥期間出現肢體關節酸楚,疼痛,麻木,重著的病癥。婦人因產時失血,耗氣,致使產后氣血虛弱,四肢百骸、經脈關節失之濡養。《金匱要略》曰:“新產血虛,多汗出,喜中風。”產后衛氣失固,風寒濕邪,乘虛而入,正虛又無力托出,故邪郁于經絡關節,以致周身關節疼痛。故《校注婦人良方》云:“產后遍身痛者,由氣虛百節開張,血流骨節,以致肢體沉重不利,筋脈引急。”胞宮系于腎,產時傷胞損腎,故針對女子產后身痛,田淑霄常以扶正祛邪,補腎益氣養血之法治療。
《沈氏女科輯要箋正》云:“此證多血虛,宜滋養,或有風寒濕三氣雜至之痹,則養血為主,稍參宣絡,不可峻投風藥。”《丹溪心法》有“產后無得令虛,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雜證,以末治之”。該方以黃芪、黨參、當歸補其氣血,取當歸補血湯之意。配黨參大補脾胃之氣,蓋產后陰陽俱虛,營衛氣血不足,用黨參、黃芪寓“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無形之氣故”之意,益氣固表,大補脾胃之氣,使氣血充沛,氣順血和,滋后天以養機體。“婦人以腎系胞,產則勞傷腎氣”,腰為腎之府,腎虛腰失所養而見腰痛,配以桑寄生、川斷、狗脊以補腎益精,強腰壯骨。木瓜治療腰膝關節酸重疼痛,《本草新編》曰:“木瓜……乃入肝益筋之品,養血衛腳之味。”《本草拾遺》:“木瓜,下冷氣,強筋骨。”地龍、羌活、獨活、雞血藤、忍冬藤、威靈仙、路路通、絲瓜絡祛風濕,利關節,通經止痛,姜黃、細辛、溫經通絡,藁本辛溫以開腠理使邪有出路,梔子反佐諸藥辛溫燥烈傷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