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顏琳琳 河北醫科大學扁鵲醫學社
田淑霄教授臨床50多年,對于更年期綜合征的論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筆者有幸跟隨學習,收獲良多。現總結其治療經驗如下。
病機:腎陰虧虛,陰陽失調
中醫學認為更年期綜合征的主要致病機理是腎虛,陰陽失調,《素問·上古天真論》曰:“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長……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婦女一生經歷妊娠生育和幾十年月經之陰血耗損的過程,年屆七七,陰血本已不足,加之天癸將竭,腎氣漸衰,全身臟腑功能失和,故而極易出現各種病理表現。本病病機雖為腎虛,但其中又有陰虛、陽虛之別,臨床腎陰虛者較為多見,誠如《靈樞·五音五味》曰:“今婦人之生,有余于氣,不足于血,以其數脫血也。”故而田淑霄治療此病常常抓住腎陰虛之根本。
然因五臟相關,腎本一虛,必及他臟,產生各種不同的病機轉化。首先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陰失養,或者直接導致肝火亢盛,肝陽上亢,肝氣上逆而見頭暈腦脹,目澀眼干;或者精血不能互化,肝血不足,肝失柔和條達疏泄之職,引起氣機不暢,升降出入違常,致使體內水濕代謝障礙,濕聚成痰產生氣滯痰阻的病變。其次,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濟于心,心腎失交,心之陰血不足,心火偏亢,而見烘熱汗出,面紅潮熱,心悸怔忡,失眠多夢等癥。再次,腎陰不足,日久陰損及陽,而致腎陽衰憊,出現腰膝酸軟,尿頻失禁,肢冷便溏等癥;陽虛不能制水而致寒水泛溢,出現面目肢體浮腫。另外全身陰液不足,還會出現口咽干燥,大便燥結等癥。本病臨床表現雖然紛繁復雜,但是始終不離腎陰虧虛,陰陽失調這一基本病機。
治療:滋腎陰兼調五臟
在治療上,田淑霄“謹守病機”,根據腎陰虛所影響的不同臟腑和出現的不同癥狀,不拘泥成方定法,靈活辨證選藥治療,往往收效甚佳。其臨床常用方藥基本以二至丸加地骨皮、丹皮、山萸肉、五味子為主方加味,方中女貞子狀如腎形,色青而黑,填腎之精,補肝之體,旱蓮草甘寒養陰清熱,汁黑入腎益精,此方歷來為醫家滋腎陰,清虛火所習用;地骨皮、丹皮既能滋陰又能瀉火而無傷正之虞,正合腎陰虛火旺的病機,其中地骨皮又能清肺降火生津而有金水相生之意,丹皮活血疏肝清熱而助肝腎精血互化;山萸肉補腎益肝,斂陰固陽,五味子滋腎益氣,交通心腎。
此基本方兼調腎肝心肺四臟,臨床如遇某臟某癥表現明顯,則隨癥加減而治,如肝陽亢盛,頭暈腦脹耳鳴目赤者,加珍珠母、生龍齒、夏枯草等平肝潛陽熄風;如肝郁不舒,心情抑郁,兩脅脹悶者,加柴胡、白芍、當歸等,疏肝解郁;如心火亢盛,心煩易怒,口舌生瘡,小便黃赤者,加黃連、梔子、玄參等清心除煩,養陰瀉火;如心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多夢者,加炒棗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歡花等養心安神;如脾失健運,納呆,脘脹,大便溏薄者,加茯苓,炒白術、砂仁等健脾益氣;如瘀血內阻,周身板滯不舒,手腳麻木者,加當歸、丹參、雞血藤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如熱伏陰分,盜汗自汗,夜熱早涼者,加青蒿、鱉甲、秦艽、龜板等養陰透熱;如衛表不固,汗出不止,加麻黃根、浮小麥、生龍牡,益氣斂汗;如痰氣郁結,頭蒙,記憶力下降者,加石菖蒲、郁金等豁痰開竅;如營衛不和,怕風,自汗,頭痛時作者,加桂枝、白芍、菊花、川芎等調和營衛,祛風止痛。
另外,田淑霄認為本病的發生還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所以在用藥治療的同時還應注重心理疏導,消除病人顧慮,樹立治病信心,心情舒暢自然藥到病除。
以下是田淑霄治療更年期綜合征驗案3則。
案1劉某某,女,55歲。2009年5月11日初診。患者自述烘熱汗出,頭暈心慌,已經5年之久,近日頭暈加重,失眠,入睡困難,容易醒,腰部酸脹,納可,二便正常。舌紅,苔白,脈無力。處方: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地骨皮20克,丹皮15克,麻黃根10克,山萸肉20克,五味子20克,煅龍牡各30克(先煎),浮小麥10克,炒棗仁20克,柏子仁20克,珍珠母30克(先煎),茯神20克,遠志8克,黃連10克,川斷18克,狗脊20克,砂仁8克,7劑,水煎服。患者以上方為主方調治近一個半月之后,自覺已不烘熱汗出,睡眠好轉,頭暈心慌也只是在劇烈運動后偶爾出現。
案2趙某某,女,45歲。2009年8月1日初診。患者烘熱汗出,心煩易怒,唇紅干癢,夜間入睡困難,白天午休也不能正常入睡。納可,二便調,舌正常,苔白,脈無力。處方:女貞子30克,旱蓮草20克,地骨皮20克,丹皮20克,鱉甲15克(先煎),龜板15克(先煎),當歸15克,白芍10克,柴胡8克,茯苓20克,炙甘草6克,炒白術10克,山萸肉20克,五味子10克,玉竹15克,黃精15克,青蒿30克,秦艽10克,知母6克,炒棗仁30克,柏子仁12克。7劑,水煎服。藥后唇紅干癢稍減,他癥沒有太多變化,后又續服30余劑,上癥大減,睡眠情況恢復正常,精神好轉,告愈。
案3張某某,女,52歲。2009年5月11日初診。全身無力,精神萎靡不振,心煩意亂,時有心慌,烘熱汗出,眼睛不愿睜開,兩眼干澀,耳朵發癢,睡眠情況不好。舌正常,苔白,脈滑。處方: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地骨皮20克,丹皮15克,五味子10克,山萸肉20克,枸杞子20克,青箱子10克,夏枯草15克,熟地10克,山藥10克,茯神20克,澤瀉10克,菊花10克,當歸10克,柴胡8克,白芍10克,炒白術10克,炙甘草6克,龍膽草4克。7劑,水煎服。如此以本方加減治療月余,自覺身體狀態較前明顯好轉,眼睛干澀已好,耳已不癢,睡眠尚可,心情愉快,疾病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