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智敏 王燕平 中國中醫科學院
應用金石介貝之品,鎮肝潛陽以熄風。要選既具重鎮之效,又有降逆清熱之功的藥物,如生石膏、生石決明、生赭石、珍珠母、玳瑁等。生石膏辛大寒,具有涼肝、鎮肝兩方面的作用,共奏潛陽之功,此為該藥獨到之處,中風陽閉重證當加入方中。生赭石鎮肝降逆,并能使沖上逆亂的氣血下潛歸經。生石決明、珍珠母均有鎮肝熄風潛陽的功效,但珍珠母入心、肝兩經,遇有神志障礙必應選用,此品還能鎮心定驚。玳瑁性寒涼,味甘咸,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養陰的作用。早在宋朝王懷隱等編寫的《太平圣惠方》和《圣濟總錄》中就記載有“玳瑁丸”以治中風不語等,可見玳瑁早已用于治療中風急癥。
雖然平肝與鎮肝兩類藥物均用于肝風內動的急癥,但具體應用尚有一定的區別。平肝藥物多用于陰虛陽亢,化火生風,肝風未動而欲動或肝風易動之體,或肝陽亢盛肝風已動之患。平肝法所用藥物性較平和,質多較輕,植物類、蟲類藥居多,兼有清熱養陰的作用。鎮肝藥多用于陽亢上逆,肝風狂越,血之與氣并走于上的重證肝風,非重鎮不能潛陽,非鎮肝不能熄其風勢,選藥以礦物類、貝殼類居多,質雖重,而性非峻猛,故無遺害,有是證則放膽用之,可鎮風邪及浮搖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