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歸六黃湯處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
導讀中藥方劑“當歸六黃湯”。處方: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耆加一倍。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主盜汗,發(fā)熱面赤,口干唇燥,心煩尿赤,大便干結(jié),舌紅脈數(shù);亦治自汗。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服。小兒減半。備注:方中當歸養(yǎng)血,生熟地黃滋陰,三味養(yǎng)血補陰,從本而治;再用黃芩清上焦火,黃連清中焦……
當歸六黃湯
《蘭室秘藏》卷下:當歸六黃湯
處方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柏 黃芩 黃連各等分 黃耆加一倍
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固表止汗。主盜汗,發(fā)熱面赤,口干唇燥,心煩尿赤,大便干結(jié),舌紅脈數(shù);亦治自汗。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服。小兒減半。
備注
方中當歸養(yǎng)血,生熟地黃滋陰,三味養(yǎng)血補陰,從本而治;再用黃芩清上焦火,黃連清中焦火,黃柏瀉下焦火,使虛火得降,陰血安寧,不致外走為汗;又倍用黃耆,固已虛之表,安未定之陰。全方六味,以補陰為主,佐以瀉火之藥,陰血安定,盜汗自止。故《蘭室秘藏》稱其為"盜汗之圣藥"。本方榮衛(wèi)兼顧,后世又用以治療陰虛火旺之自汗證。
《麻癥集成》卷上:當歸六黃湯
處方
黃連、黃芩、黃柏、黃耆、地黃(生熟各半)、當歸、梔子、浮小麥。
《傷寒全生集》卷二:當歸六黃湯
處方
當歸、黃連、黃芩、黃柏、黃耆、生地黃、熟地黃、知母。
功能主治
雜癥盜汗,寸脈虛浮,尺脈數(shù)大無力,乃陰虛火動。
《寒溫條辨》卷五:當歸六黃湯
處方
當歸2錢,熟地2錢,生地1錢,黃連1錢,黃芩1錢,黃柏1錢,黃耆(生)3錢,防風1錢,麻黃根1錢,浮麥1錢。
元·《蘭室秘藏》:當歸六黃湯
組成
當歸、生地黃、黃芩、黃柏、黃連、熟地黃各等分(各6克),黃芪加一倍(12克)。
主治
陰虛火旺,盜汗低熱,面赤口干,心煩唇燥,大便干結(jié),小便短赤,舌紅絳,脈數(shù)。
臨床應用
臨床主要用于治療盜汗、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慢性前列腺炎、病毒性心肌炎、過敏性紫癜等病癥。
1盜汗:針對陰虛火旺型盜汗,治療組60例予本方為主內(nèi)服,對照組30例口服谷維素片,療效評定標準以汗止,其他癥狀消失為治愈。結(jié)果:治療4個療程后,治療組綜合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現(xiàn)代中醫(yī)藥》2012年第4期)
2.圍絕經(jīng)期綜合征:以本方為主治療50例,對照組50例予更年安片口服,治療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療效評分參考改良Kupperman評分標準。結(jié)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0%優(yōu)于對照組,且治療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較對照組有顯著改善。(《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0年第7期)
3.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對照組40例采用他巴唑治療,治療組4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本方,治療4個月后,參照《中藥新藥臨床指導原則》療效標準。結(jié)果: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2.5%優(yōu)于對照組77.5%。[《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3年第1期]
4.慢性前列腺炎:以本方為主治療76例,與前列康片治療40例對照,以癥狀大部分消失,前列腺液(EPS)檢查明顯好轉(zhuǎn)為有效。結(jié)果:治療2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0.8%優(yōu)于對照組72.5%。(《新中醫(yī)》2002年第5期)
5.病毒性心肌炎:在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本方治療36例,以臨床癥狀、陽性體征改善或消失為有效,治療3個療程后,總有效率94.44%。(《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年第4期)
6.過敏性紫癜:以本方為主治療36例,與醋酸潑尼治療28例對照,療效標準依《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結(jié)果:治療15日后治療組總有效率88.89%優(yōu)于對照組67.86%。(《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年第8期)
方解
《蘭室秘藏》曰此為“盜汗之圣藥也”。方中當歸、生地黃、熟地黃入肝腎而滋陰養(yǎng)血,陰血充則水能制火;黃連、黃柏、黃芩清心除煩以堅陰;信用黃芪以益氣實衛(wèi)固表。全方養(yǎng)血育陰與瀉火除熱并進,益氣固表與育陰瀉火相配。用治陰虛火旺盜汗,臨床應用以盜汗低熱、面赤心煩、口唇干燥、便秘溲赤、舌紅少苔為辨證要點。凡脾胃虛弱、納減便溏者,不宜使用。
現(xiàn)代研究
臨床報道也見于治療糖尿病腎病、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慢性支氣管炎、老年皮膚瘙癢癥、白塞病等病癥。
方歌
當歸六黃二地黃,芩連芪柏共煎嘗,滋陰瀉火兼固表,陰虛火旺盜汗良。
免責聲明
- ?
- 【當歸六黃湯處方主治功能及用法用量】:http://www.fulicp01.com/zy/25761.html。作者: 小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nèi)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nèi)容,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