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寒熱是詢問患者有無冷與熱的感覺。寒,即怕冷的感覺;熱,即發熱。患者體溫高于正常,或者體溫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熱的感覺,都稱為發熱。寒熱的產生,主要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兩個方面。因此,通過問患者寒熱感覺可以辨別病變的寒熱性質和陰陽盛衰等情況。
寒與熱是臨床常見癥狀,問診時應注意詢問患者有無寒與熱的感覺,二者是單獨存在還是同時并見,還要注意詢問寒熱癥狀的輕重程度、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臨床表現特點及其兼癥等。臨床常見的寒熱癥狀有以下情況。
惡寒發熱
惡寒與發熱感覺并存稱惡寒發熱。它是外感表證的主要癥狀之一。
出現惡寒發熱癥狀的病理變化,是外感表證初起,外邪與衛陽之氣相爭的反應。外邪束表,郁遏衛陽,肌表失煦故惡寒。衛陽失宣,郁而發熱。如果感受寒邪,可導致束表遏陽之勢加重,惡寒癥狀顯著;感受熱邪,助陽而致陽盛,發熱癥狀顯著。
詢問寒熱的輕重不同表現,常可推斷感受外邪的性質。如惡寒重,發熱輕,多屬外感風寒的表寒證。發熱重,惡寒輕。多屬外感風熱的表熱證。惡寒、發熱,并有惡風、自汗、脈浮緩,多屬外感表虛證。惡寒發熱,兼有頭痛、身痛、無汗、脈浮緊是外感表實證。有時根據寒熱的輕重程度,亦可推測邪正盛衰。一般地說,邪輕正盛,惡寒發熱皆輕;邪盛正實,惡寒發熱皆重;邪盛正虛,惡寒重,發熱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