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寒熱是詢問患者有無冷與熱的感覺。寒,即怕冷的感覺;熱,即發熱。患者體溫高于正常,或者體溫正常,但全身或局部有熱的感覺,都稱為發熱。寒熱的產生,主要取決于病邪的性質和機體的陰陽盛衰兩個方面。因此,通過問患者寒熱感覺可以辨別病變的寒熱性質和陰陽盛衰等情況。
寒與熱是臨床常見癥狀,問診時應注意詢問患者有無寒與熱的感覺,二者是單獨存在還是同時并見,還要注意詢問寒熱癥狀的輕重程度、出現的時間、持續時間的長短、臨床表現特點及其兼癥等。臨床常見的寒熱癥狀有以下情況。
但寒不熱
在通常的情況下,患者只有怕冷的感覺而無發熱者,即為但寒不熱。可見于外感病初起尚未發熱之時,或者寒邪直中臟腑經絡,以及內傷虛證等。根據患者怕冷感覺的不同特點,臨床又分別稱為惡風、惡寒、寒戰、畏寒等。
惡風:是患者遇風則有怕風戰抖的感覺,避風則緩。多為外感風邪所致。風邪在表,衛分受損,則失其溫分肉司開闔的作用,故遇風有冷感而避之可緩。此外,惡風還可見于素體肺衛氣虛肌表不固者。
惡寒:是患者時時覺冷,雖加衣覆被近火取暖仍不能解其寒。多為外感病初起,衛氣不能外達,肌表失其溫煦而惡寒。此時雖加及衣火,仍不能使肌體的陽氣宣達于表,故得溫而寒冷感無明顯緩解。可見于多種外感病的初期階段,病性多屬于實。
寒戰:患者惡寒的同時伴有戰栗者,稱為寒戰,是惡寒之甚。其病機、病性與惡寒同。
應注意,外感病中惡風、惡寒、寒戰癥狀獨立存在的時間很短,很快就會出現發熱癥狀,成為惡寒發熱或寒熱往來。亦有少數病例存在時間較長,一般亦必然會出現發熱。這些對于掌握疾病的進程有一定幫助。
畏寒:是患者自覺怕冷,但加衣被近火取暖可以緩解,稱為畏寒,多為里寒證。機體內傷久病,陽氣虛于內。或寒邪過盛,直中于里損傷陽氣,溫煦肌表無力而出現怕冷的感覺。
此時若加衣近火,防止陽氣的耗散,或以熱助陽,使陽氣暫時恢復,肌表得溫,畏寒即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