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背子別名野漆樹根林背子的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止血,治尿血,血崩,帶下,瘡癬。①《貴州草藥》:清熱止血,利水通淋。治小便出血,崩,帶。②《四川常用中草藥》:殺蟲,解毒。治濕熱瘡毒,蟲瘡,癬癩。
耳背上腹耳穴,耳穴名。位于失眠穴至臀穴的連線上,中腹穴的內上方,左右計2穴。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胃納不佳、噯氣、腹脹、消化不良、胃腸炎、痛經、宮縮痛等。直刺0.2寸或斜刺。
耳背臀耳穴,耳穴名。位于耳殼背面,耳背下腹穴的下方約0.3厘米處,闌尾4穴之外的耳邊緣處,左右計2穴。主治臀部疼痛、坐骨神經痛、臀部肌肉萎縮、腰痛等。
耳背脾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正中部,即耳背3區,耳輪腳消失處的耳背部,與耳前正面胃穴相對應,左右計2穴。主治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胸脅痛、膽囊炎、膽石癥、腹脹、泄瀉、便秘、水腫、四肢無力、胃炎、…
耳背闌尾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面,在對耳屏后溝中,平下肢穴,左右計2穴。主治闌尾炎、結腸炎、腹痛等。直刺0.2-0.3寸。
耳背肺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中內部,即耳背2區,耳背脾的耳根側,與耳前肺穴相對應,左右計2穴。主治支氣管哮喘、氣管炎、支氣管炎、咳嗽、消化系統病癥、發燒、皮膚瘙癢癥、皮膚病等。可用針法,耳穴壓療法,…
耳背肝耳,耳穴名。位于耳背中外部,即耳背4區,耳背脾的耳輪側,與耳前正面膽穴相對應,左右計2穴。主治肝炎、肝區痛、膽囊炎、膽石癥、脅痛、闌尾炎、腰背痛、失眠等。可用針法,耳穴壓療法,二穴注射法等。
耳背腎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下部,即耳背5區,與耳前腦、皮質下穴相對應,左右計2穴。主治頭痛、頭暈、神經衰弱、月經不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憂郁癥、神經官能癥、焦慮不安、神經緊張、敏感、身體倦怠等。可…
耳背溝耳穴,耳穴名。別名降壓溝、Y形溝。位于對耳輪溝和對耳輪上、下腳溝處,即對耳輪上、下腳及對耳輪主干在耳背面呈“丫”字形凹溝部,上1/3至中1/3段為降壓點,下1/3為升壓點,左右計2穴。主治高血壓、皮膚瘙…
耳背下腹耳穴,耳穴名。位于耳殼背面、耳舟隆起下端,即中腹穴的外上方,左右計2穴。主治下腹痛、腸炎、痢疾、痛經、宮縮痛等。本穴為診斷腹痛的參考穴。針0.1-0.2寸。
上耳背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在耳甲艇后耳背上方軟骨隆起的最突起處。主治皮膚病、頭痛、坐骨神經痛、腰背痛等。一般用毫針、埋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下耳背耳穴,耳穴名。位于耳背,耳甲腔隆起的最突起處。主治腰背痛、皮膚病、坐骨神經痛、咳嗽、氣喘等。一般用毫針、壓籽法、刺血法等進行刺激。
中耳背耳穴,耳穴名。位于上耳背穴與下耳背穴連線的中點,上耳背與下耳背之間最高處。主治皮膚病、坐骨神經痛、背痛、腹脹、腹瀉、消化不良等。按耳穴常規針法操作。
脊背五穴,經外奇穴名。出自《千金翼方》。別名脊五穴。位于背腰骶部,第2胸椎棘突高點1穴,骶骨尖端1穴,第12胸椎棘突與第1腰椎棘突之間1穴,第3腰椎棘突高點旁開4寸2穴,共5穴。上1穴布有第1胸神經后支內側支,…
背穴,組合穴名。出自《透穴與集合穴》。由第六、第五胸椎棘突高點處的主、次二穴組合而成。位于背部正中線,第六胸椎棘突高點為主穴,第五胸椎棘突高點為次穴。在腰背筋膜、棘上韌帶及棘間韌帶中,有第5、第6肋…
耳背心耳穴,耳穴名。又名心穴1。位于耳背上部,即耳背1區,虛穴與上腹穴連線的中間處,耳殼內側面耳甲隆起上部中點斜外下方,與耳前神門穴相對應,左右計2穴。主治心悸、失眠多夢、神經衰弱、癔病、瘡瘍、癤腫、…
中藥方劑“海馬散”。處方:海馬(炙黃)1對,辰砂1錢,雄精3錢,麝香5厘,梅片1分,甲片(黃土炒)1錢。制法:上為細末,另加水銀少許,研至不見星為度。功能主治:癰疽發背,不腐潰者。用法用量:外用。
中藥方劑“海馬拔毒散”。處方:海馬1雙(炙),穿山甲(黃土炒)2錢,水銀2錢,朱砂2錢,雄黃3錢,輕粉1錢,腦子少許,麝香少許。制法:上除水銀外,各研為末,和合水銀,再研至無星。功能主治:發背,諸惡瘡,兼治…
白背楓,中藥名。為馬錢科醉魚草屬植物狹葉醉魚草Buddleja asiatica Lour.的全株。具有祛風利濕,行氣活血的功效。主治婦女產后頭風痛、胃寒作痛,風濕關節痛、跌打損傷,骨折;外用治皮膚濕癢陰囊濕疹無名腫毒。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