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耳穴,耳穴名。別名睡眠誘導點。將耳舟分為六等分,自上而下,第三等分為肘,位于腕穴下方,腕與肩穴之間,約平對耳輪下腳下緣,即耳舟3區。主治肱骨內、外上髁炎、肘部扭傷、肘部疼痛、風濕性關節炎、上臂酸痛…
肘髎,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別名肘尖、肘聊。屬手陽明大腸經。位于肘區,肱骨外上髁上緣,髁上嵴的前緣。在肱骨外上髁上緣肱橈肌起始部,肱三頭肌外緣,有橈側副動脈,布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及橈神經。主…
斗肘,經外奇穴名。出自《經外奇穴治療決》。別名小肘尖。位于曲池穴外方,肱骨外上髁之高點處,屈肘取之,左右計2穴。主治臂肘神經痛、偏癱、神經衰弱等。艾炷灸5-7壯,或溫灸10-15分鐘。
中藥方劑“白術姜黃湯”。處方:片子姜黃4兩,白術2兩(炒),羌活1兩,甘草1兩。制法:上為粗末。功能主治:肘臂痛。用法用量:每服3錢,水1盞半,煎至7分,食后服。
中藥方劑“川連枳殼湯”。處方:川連 枳殼 木通 甘草 大腹皮 地骨皮。功能主治:主脾實腹脹,肚腹肘熱,肛門熱。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川黃連、枳殼、陳皮、甘草。功能主治:濕熱痿軟,身體重著,走注疼痛,首如裹…
中藥方劑“定痛流氣飲”。處方:人參、當歸、蟬蛻、黃連、桔梗、防風、甘草、白芷、乳香、青皮、白芍、烏藥、山梔仁。功能主治:天蛇毒受心,風傷于指、肘、背。處方:人參、當歸、芍藥、厚樸、桔梗、川芎、甘草、防…
中藥方劑“二瓜散”。處方:山布瓜根、天布瓜根。功能主治:臑癰,俗名藕包。臑臂表里俱腫痛赤色,唯肘節處差小。用法用量:上砍爛,入米醋少許,和暖涂之。
中藥方劑“二苓槐膏湯”。處方:石膏3錢,豬苓3錢,槐米3錢,茯苓5錢,防己5分,黃芩1錢。功能主治:陽明痙癥。感濕熱之氣,復感風邪,手足牽引,肉瞤胸脹,低頭視下,肘膝相構。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化魚湯”。處方:金銀花1兩,當歸5錢,生甘草2錢,青黛2錢,地榆2錢,白礬1錢,生黃耆5錢。功能主治:魚臍疔瘡,不論肘腿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大黃1兩,金銀花5兩,蒲公英5錢,歸尾1兩,荊芥3錢。…
中藥方劑“解水毒飲子”。處方:吳茱萸1升,生姜(切)1升半,犀角2兩,升麻2兩,橘皮2兩,烏梅14枚。功能主治:辟邪解毒。主人忽中水毒,手足指冷或至肘膝者。用法用量:本方方名,《中國醫學大辭典》引作“解水毒…
中藥方劑“既濟豁痰湯”。處方:生地3錢,白芍1錢(炒),茯神3錢,鉤藤3錢,丹皮1錢5分,當歸2錢,柏子仁2錢,棗仁2錢(炒,研),龜版4錢。功能主治:頭痛厥逆,痰聚胞絡,目定口噤,手足冷不過肘膝,屬陰虛有火…
中藥方劑“涼血潤燥飲”。處方:生地30g,丹皮9g,紫草15g,茜草12g,黃芩9g,大青葉15g,玄參9g,麥冬6g,石斛9g,花粉9g,蒺藜9g。功能主治:涼血清熱,滋陰潤燥。主毛發紅糠疹,頭皮、顏面、雙肘、膝部皮膚發紅…
中藥方劑“靈仙楓藤湯”。處方:靈仙5錢,楓藤3錢,桂枝1錢5分,石菖7分,升麻8分,細辛2分,吉根1錢5分,羌活1錢5分,防風1錢5分,檳榔1錢,全皮1錢,草節8分,乳沒2錢,赤芍1錢5分,生地2錢。功能主治:肩、臂、…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