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白虎合解毒湯”。別名:白虎解毒湯。處方:石膏(研粗末)4錢,知母1錢,天花粉1錢,黃芩1錢,黃連1錢,山梔仁1錢,生地黃2錢,麥門冬2錢。功能主治:麻疹出而胃熱渴甚者,溫熱及痘疹后余熱,欲成牙疳。用…
中藥方劑“布精起痿湯”。處方:肥玉竹9g,炒薏苡仁9g,天門冬4.5g,麥門冬4.5g,懷牛膝4.5g,懷山藥4.5g,蒸白術4.5g,白茯苓4.5g,炙黃柏2.4g,炙甘草2.4g。功能主治:輸布津液,濡煦氣血。主溫熱病后足躄不能行…
中藥方劑“柴胡白虎煎”。處方:柴胡6克 石膏9克 黃芩6克 麥冬6克 細甘草2.1克。功能主治:主陽明溫熱。表邪不解者。用法用量:用水220毫升,加竹葉20片,煎服。
中藥方劑“定亂丸”。處方:香薷1錢,澤瀉2錢,真廣木香4分(磨入),廣陳皮1錢,小川連5分,白檀香4分(磨入),紫蘇梗8分(磨入),生香附2錢,白茯苓3錢,上樸5分,炒山梔2錢,江西香豉4錢,甜白術1錢5分,白扁…
中藥方劑“大歸命散”。處方:石膏(煅)5錢,白術5錢,甘草(炙)5錢,麻黃(去節)5錢,川芎5錢,陳皮(去白)2錢半,荊芥穗7錢5分,龍腦少許,麝香少許。制法:上為極細末。功能主治:嬰孩小兒傷食,傷寒傷風,夾…
中藥方劑“二仁絳覆湯”。處方:光桃仁7粒,柏子仁2錢,歸須錢半,真新絳錢半,旋覆花3錢(包煎),青蔥管5寸(沖)。功能主治:活血消瘀。主溫熱伏邪夾瘀,瘀血不從嘔泄而出,致變呃逆,甚發血厥。用法用量:以上方…
中藥方劑“耳聾神丹”。處方:鼠腦1個,青龍齒1分,朱砂1分,梅冰1分,凈乳香1分,麝香1分,樟腦半分。制法:上為細末,用鼠腦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傷寒溫熱癥愈后耳聾。用法用量:以絲綿包裹,納入耳中。
中藥方劑“葛根蔥白石膏湯”。處方:葛根1錢半,黃芩1錢,黃連3分,石膏3錢,炙草6分,蔥白2個。功能主治:風溫熱化,輒喉痛,喉間紅腫,喉頭見白腐,初起白點在兩側扁桃,繼而延及懸壅垂,唇干舌絳,口燥而苦,面…
中藥方劑“歡喜散”。別名:清解散、人參清解散。處方:防風2錢半(去蘆并叉枝),人參2錢半(去蘆),甘草2錢半(炙),天麻2錢半(去蘆),前胡(去蘆)2錢半,細辛1錢半(去苗),柴胡(去蘆)1錢半,白茯苓2錢…
中藥方劑“槿皮酒”。處方:白槿皮 南星 檳榔各30克 生木鱉 樟腦各15克 斑蝥30個 蟾酥9克。制法:上藥各為粗末,共浸入滴花燒酒500克內,聽用。功能主治:治癬癥。由風邪溫熱浸襲皮膚,郁久化蟲,瘙癢無休,如干癬、…
中藥方劑“濟陰承氣湯”。處方:大黃(或煨,或生)6~9克 枳實(面炒)3克 當歸4.5克 厚樸3克 生地 白芍各3克 丹參6克 陳皮 甘草各1.5~2克。功能主治:滋陰攻下。治瘟疫,溫熱,陽明府實,伴見體弱血虛癥狀者。用…
中藥方劑“狂證奪命丹”。處方:釜底墨1兩,灶突墨1兩,梁上倒掛塵1兩,青子芩1兩,小麥奴1兩,寒水石1兩,麻黃1兩,川連1兩5錢,雄精3錢,辰砂2錢,西牛黃1錢半,珍珠粉1錢。制法:上藥各為細末,煉蜜為丸,每重1…
中藥方劑“連芩茱萸丸”。處方:黃連1兩(炒),黃芩(炒)5錢,吳茱萸(湯泡)5錢,蒼術(泔水浸)7錢,陳皮1錢。制法: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綠豆大。功能主治:溫熱吐酸。用法用量:津送下。
中藥方劑“神犀丹”。處方:犀角尖180克 生地500克(熬膏)香豉240克(熬膏)連翹300克 黃芩180克 板藍根270克 銀花500克 金汁300克 元參210克 花粉120克 石菖蒲180克 紫草120克。制法:用生地,香豉、金汁搗爛,余…
中藥方劑“通苓散”。處方:豬苓(去皮)白術(去蘆)澤瀉(去毛)赤茯苓(去皮)車前子 木通 茵陳 瞿麥。制法:上藥研為粗末。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健脾止瀉。治溫熱泄瀉。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燈心…
中藥方劑“三子散”。處方:訶子200g 川楝子200g 梔子200g。性狀:為姜黃色的粉末;氣微,味苦、澀、微酸。炮制:以上三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即得。功能主治:清熱涼血,解毒。用于溫熱,血熱,新久熱。用法…
中藥方劑“萸連梔石丸”。處方:吳萸 黃連 山梔 滑石各15克 荔枝核(燒存性)9克。制法:上研為末,以姜汁和丸。功能主治:治溫熱心痛,引小腹欲作疝者。用法用量:每服3~6克,溫開水送下。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