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針,中藥名。為珠蘚科植物平珠蘚Plagiopusoederi(Brid.)Limpr.的植物體。分布于吉林、遼寧、內蒙古、陜西、青海、新疆、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具有鎮(zhèn)靜安神之功效。用…
中藥方劑“表實六合湯”。處方:四物湯4兩,麻黃5錢,細辛5錢。功能主治:妊娠傷寒,頭痛,身熱無汗,脈浮緊,太陽經病。各家論述:《醫(yī)方集解》:此足太陽藥也。凡婦人傷寒,六經治例皆同,有懷妊者,則以安胎為主…
中藥方劑“表里湯”。處方:桂枝1兩,麻黃(去節(jié))1兩,大黃(酒浸)1兩,甘草(炙)1兩。功能主治:太陽、陽明合病,中風,皆大熱,頭痛目疼,身重,煩躁,不便,小便少者。用法用量:水煮,熱服。
中藥方劑“白虎加元麥湯”。別名:白虎加元參湯。處方:石膏3錢,知母3錢,甘草2錢,粳米1杯,元參3錢,麥冬5錢。功能主治:寒疫,太陽經罷,煩躁發(fā)渴者。用法用量:白虎加元參湯(《治疫全書》卷五)。
中藥方劑“白虎加元麥紫蘇湯”。處方:石膏2錢(生),知母1錢,甘草1錢(炙),粳米半杯,元參1錢,麥冬3錢,紫蘇3錢。功能主治:清金發(fā)表。主痘病太陽經證未解,而見煩渴者。用法用量:流水煎至米熟,取半杯熱服,…
中藥方劑“保壽太陽丹”。處方:硫黃(光明者,研兩復時,取末)11兩,青鹽4兩半(研),陽起石(別研如粉)3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兩,牛膝(酒浸,切,焙)3兩,楮實3兩,桂(去粗皮)3兩。制法:將4味草藥為…
中藥方劑“備化湯”。處方:木瓜干1兩,茯神(去木)1兩,牛膝(酒浸)3分,附子(炮,去皮臍)3分,熟地黃半兩,覆盆子半兩,甘草1分,生姜3分。制法:上銼散。功能主治:丑末之歲,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病…
中藥方劑“徹清湯”。處方:川芎、當歸、薄荷、細辛、白芷、羌活、甘草。功能主治:痘疹發(fā)熱之時,風邪外入足太陽膀胱,寒水逆流入于諸陽之會而致頭痛。
中藥方劑“柴胡復生湯”。處方:藁本 川芎各1克 白芍藥1.2克 蔓荊子 羌活 獨活 白芷各1克 柴胡1.8克 炙甘草 薄荷 桔梗各1.2克 五味子20粒 蒼術 茯苓 黃芩各1.5克。功能主治:疏風祛濕,清熱和血。主風濕熱邪上攻,…
中藥方劑“柴芎湯”。處方:川芎 白茯苓 柴胡 蘇薄荷 細辛 制半夏 黃芩 炙甘草 陳皮 蔓荊子。制法:上銼一劑。功能主治:主太陽經頭風頭痛,寒熱而嘔。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白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中藥方劑“磁石圓”。處方:磁石(燒.醋淬二十遍.搗羅)一十兩,牛膝(酒浸.焙)六兩,黃躑躅(炒)八兩,川芎、肉桂(去粗皮)、赤芍藥、黑牽牛(炒),各四兩。草烏(炮.去皮.臍)十四兩。炮制:上為細末,酒糊為…
中藥方劑“獨活二妙丸”。處方:獨活、黃柏。功能主治:外感濕熱傷于太陽,筋攣,左脈洪數(shù)。用法用量:原書治上證,須與羌活沖和湯或四味舒筋湯合用。
中藥方劑“參甘姜芩半夏湯”。處方:人參1錢,甘草1錢,茯苓3錢,干姜1錢,半夏2錢,生姜1錢。功能主治:寒疫太陽嘔吐。太陰痘癥,嘔吐者。用法用量:流水煎半杯,溫服。
中藥方劑“大陷胸湯”。處方:大黃(七錢.為末) 甘遂(一錢.為末) 芒硝(三錢)。功能主治:傷寒太陽表證未解,醫(yī)反下之,結胸熱實,心下痛,按之石硬,脈沉而緊者。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鐘,先煎大黃至一鐘,…
入駐
企業(yè)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yè)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