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元參化毒飲”。處方:元參24克 麥冬15克(去心)桔梗9克 生甘草4.5克 連翹4.5克(去心)升麻4.5克,荊芥穗4.5克 白僵蠶9克(炒)。功能主治:治發(fā)熱惡寒,頭痛發(fā)斑,咽痛口渴,煩躁面赤,或腮頰紅腫。用…
中藥方劑“百藥煎散”。處方:百藥煎5錢,硼砂1錢5分,甘草2錢。制法:上為末。功能主治:咽痛。用法用量:每服1錢,米飲調(diào),食后細(xì)細(xì)咽之。
中藥方劑“碧玉散”。處方:滑石180克 甘草30克 青黛適量。制法:前二味為細(xì)末,加青黛至藥末呈碧青色。功能主治:祛暑清熱。主夏傷暑熱,身熱吐瀉,下痢赤白,癃閉淋痛;或兼見(jiàn)目赤咽痛,口舌生瘡者。用法用量:每服…
中藥方劑“保肺濟(jì)生丹”。處方:天冬1錢5分,麥冬1錢5分,人參1錢,沙參4錢,五味5分,玉竹3錢,女貞子2錢,茯苓2錢,山藥3錢,貝母2錢,茜草根2錢,杏仁3錢。功能主治:肺虛而咳,肌表微熱,神倦氣短,不時(shí)火升,…
中藥方劑“半夏甘桂湯”。處方:桂枝、半夏、茯苓、桔梗、米仁、骨脂、干姜、澤瀉。功能主治:少陰傷寒,咽痛,下痢,脈沉細(xì),舌白不渴。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半桂湯”。處方:半夏2錢,桂枝2錢,甘草2錢,生姜5片。功能主治:少陰客寒下利,脈微弱而咽痛。用法用量:水1盞半,煎至7分,徐徐咽之。
中藥方劑“保喉片”。處方:連翹20兩,甘草30兩,麥門冬10兩,黨參20兩,百部1錢,元參20兩,烏梅20兩,黃耆10兩,云故紙20兩,訶子肉10兩,僵蠶10兩,桔梗20兩,天花粉10兩,蟾酥2錢5分,冰片5錢,薄荷油1兩,薄…
中藥方劑“參坎芡實(shí)丸”。處方:人參、坎氣、茯苓、黑蓮、五味、芡實(shí)、山藥。功能主治:勞傷陽(yáng)升咽痛。用法用量:為丸服。
中藥方劑“地苓芍桂湯”。處方:熟地2兩,茯苓5錢,白芍5錢,肉桂5分。功能主治:傷風(fēng)后下利,咽痛,胸滿心煩。用法用量:水煎服。
中藥方劑“茯苓補(bǔ)心湯”。處方:茯苓12克 桂心6克 大棗20枚 紫石英3克 甘草6克 人參6克 赤小豆9克 麥門冬9克。制法:上8味,哎咀。功能主治:治心氣不足,善悲愁恚怒,衄血,面黃煩悶,五心熱,或獨(dú)語(yǔ)不覺(jué),咽痛舌強(qiáng)…
中藥方劑“附子溫經(jīng)湯”。處方:黃耆、焦術(shù)、半夏、砂仁、炮姜、故紙、益智。功能主治:少陰寒證,背寒蜷臥,咽痛腹痛,肢冷下利,脈沉細(xì)。
中藥方劑“二冬膏”。處方:天冬500g 麥冬500g。性狀:本品為黃棕色稠厚的半流體;味甜、微苦。炮制: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3小時(shí),第二、三次各2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guò),濾液濃縮成相對(duì)密度為1.21~1.25(8…
中藥方劑“二十四制清寧丸”。處方:錦紋大黃(酒拌,蒸3日,曬干)、鮮桑葉、鮮側(cè)柏葉、鮮桃葉、鮮槐樹(shù)葉。功能主治:臟腑積熱,濕熱穢毒,眼目赤腫,郁熱頭痛,咽痛牙痛,口鼻熱瘡,食積腹痛,濕熱黃疸,痢疾初起…
中藥方劑“兒童清肺丸”。處方:麻黃10g 苦杏仁(炒)20g 石膏40g 甘草10g 桑白皮(蜜炙)30g 瓜蔞皮30g 黃芩40g 板藍(lán)根40g 橘紅30g 法半夏30g 紫蘇子(炒)20g 葶藶子10g 浙貝母40g 紫蘇葉20g 細(xì)辛8g 薄荷30g 枇…
中藥方劑“烽煙充斥湯”。處方:玉竹4錢,石膏3錢,豬苓2錢,澤瀉2錢,枳殼2錢,桔梗1錢半。功能主治:咽痛下利,并見(jiàn)胸滿、心煩、膚燥、惡熱、不眠諸證。用法用量:上以雞子白泡服。各家論述:方以苓、澤止瀉,枳、…
中藥方劑“黃連解毒合甘桔湯”。處方:酒芩、酒連、酒梔子、石膏、桔梗、甘草、薄荷葉、連翹、荊芥穗、牛蒡子(炒)。功能主治:痘未出而熱不止,晝夜煩躁,口舌生瘡,唇裂咽痛者,此毒內(nèi)熏,其熱甚急。用法用量:水…
中藥方劑“黃連解毒涼膈散”。處方:黃芩、黃連、梔子、黃柏酒炒、連翹、薄荷葉、桔梗、枳殼、麥冬、山楂、花粉、木通、生地、大力子(酒炒)、甘草、竹葉、燈心、大黃(酒炒)、枳實(shí)(麩炒)、山楂。功能主治:痘…
中藥方劑“黃連馬通湯”。處方:小豆1升,黃連1兩(去毛),馬通汁3升,吳茱萸1兩。功能主治:天行毒病,或下不止,咽痛。用法用量:上4味,以馬通汁煮取1升服。盡服不愈,復(fù)作有效。注意:忌豬肉、冷水。
入駐
企業(yè)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quán)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qǐng)手機(jī)掃碼訪問(wèn)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chǎn)品
為您提供專業(yè)幫買咨詢服務(wù)
請(qǐng)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hào)
微信公眾號(hào),收獲商機(jī)
微信掃碼關(guān)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