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黃芩,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峨眉黃芩ScutellariaomeiensisC.Y.Wu的全草。分布于四川南部。具有化濕和中,除穢止嘔之功效。常用于濕滯痞滿,霍亂嘔吐。
咳嗽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和萼果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var.Calycocarpa(Diels)C.Y.WuetS.C.Huang的全草。主產于云南、貴州等地。具有發汗解表,化濕和中的功效。主治暑天…
螞蝗七,中藥名。為苦苣苔科植物睫萼長蒴苣苔Didymocarpusfimbrisepalus(Hand.-Mazz.)Hand.-Mazz.的根莖。分布廣西等地。具有健脾和中,清熱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痛,小兒疳疾,肝炎,消腫止痛,接…
佛手,中藥名。為蕓香科柑橘屬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實。具有疏肝解郁,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的功效。主要用于肝郁氣滯及肝胃不和之胸脅脹痛、脘腹痞滿,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中藥方劑“裨脾散”。別名:建脾丸(《奇效良方》卷十三)。處方:附子(炮)30克 蜀椒(汗)30克 桂心60克 赤石脂 黃連 人參 干姜 茯苓 大麥芽 陳曲(炒)石斛 當歸各60克 鐘乳90克(研)。制法:上十三味,搗篩,…
中藥方劑“敗毒和中散”。處方:連翹、牛蒡1錢,黃連、枳殼6分,防風、荊芥、川芎、紫草4分,蟲退3分,前胡8分,麥冬8分,玄參、黃芩。功能主治:解毒。主痘癥毒郁之甚,其火上炎,喉痛初起。用法用量:方中連翹、黃…
中藥方劑“補脾和中丸”。處方:錢氏異功散1兩,加青皮1錢,砂仁1錢,使君子肉1錢。制法:另取神曲作糊為丸。功能主治:病后食少形瘦者。用法用量:陳米湯送下。
中藥方劑“白術和中湯”。處方:當歸(酒洗)2錢5分,白芍(土炒)1錢,白術(去蘆,土炒)2錢,白茯苓(去皮)2錢,陳皮1錢,黃芩(炒)1錢,黃連(炒)8分(有紅者多加),甘草5分,木香少許。制法:上銼。功能主…
中藥方劑“白術黃芩湯”。別名:白術黃芩散。處方:白術1兩,黃芩7錢,甘草3錢。功能主治:去濕熱,和中活血。主服芍藥湯痢疾除后,更宜此方調和;疹后痢疾。用法用量:白術黃芩散(《醫方類聚》卷一四一)。
中藥方劑“補氣和中湯”。處方:補中益氣湯加蒼術、黃柏、白芍、茯苓。功能主治:痿躄。處方:黃耆5錢,洋參1錢,歸身3錢(土炒),白芍1錢半(炒),焦楂3錢,扁豆3錢(炒),青皮1錢(炒),石蓮子1錢(炒),川樸…
中藥方劑“補氣升陽和中湯”。處方:生甘草1錢,酒黃柏1錢,白茯苓1錢,澤瀉1錢,升麻1錢,柴胡1錢,蒼術1錢5分,草豆蔻仁1錢5分,橘皮2錢,當歸身2錢,白術2錢,白芍藥3錢,人參3錢,佛耳草4錢,炙甘草4錢,黃耆5…
中藥方劑“半夏茯苓陳皮湯”。處方:半夏(泡)1錢半,茯苓1錢半,陳皮(去白)1錢半,生姜1錢半。功能主治:消飲止嘔,和中順氣。主。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2盞半,煎1盞,去滓,臨臥服。
中藥方劑“蒼連湯”。處方:蒼術(米泔制)黃連(姜汁炒)陳皮 半夏(姜汁炒)茯苓(去皮)神曲(炒)各3克 吳茱萸(炒)砂仁各1.5克 甘草0.9克。制法:上藥銼一劑。功能主治:燥濕化痰,清胃和中。主胃病吐酸,屬于…
中藥方劑“草鐘乳丸”。別名:曹公草鐘乳丸、曹公鐘乳丸。處方:鐘乳2兩(別研令細),菟絲子1兩(酒浸1宿,別搗),石斛1兩,吳茱萸半兩。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安五臟,補腸胃,下氣消食…
中藥方劑“蔥豉黃酒湯”。處方:豆豉15克 蔥須30克 黃酒50克。制法:豆豉加水1小碗,煎煮10分鐘,再加洗凈的蔥須,繼續煎5分鐘,最后加黃酒,出鍋。功能主治:解表和中。適用于風寒感冒。用法用量:每日2次,趁熱頓服…
中藥方劑“蔥豉荷米煎”。處方:鮮蔥白1枚(切碎)淡香豉6克 蘇薄荷1.2克(沖)生粳米30粒。功能主治:和中發汗。主小兒傷寒初起一二日,頭痛身熱,怕冷無汗者。用法用量:水煎服。處方:鮮蔥白1枚(切碎),淡豆豉2…
中藥方劑“曹公卓鐘乳圓”。處方:菟絲子(酒浸.搗.焙)、石斛(去根),各一兩;鐘乳粉二兩,吳茱萸(湯洗七次.炒)半兩。炮制:上為細末,煉蜜和圓,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主五勞七傷,肺損氣急。療丈夫衰老,陽…
中藥方劑“柴胡達原飲”。處方:柴胡4.5克 生枳殼4.5克 川樸4.5克 青皮4.5克 炙草2.1克 黃芩4.5克 苦桔梗3克 草果1.8克 檳榔6克 荷葉梗16厘米。功能主治:和中化濕,祛痰止瘧。主痰瘧。痰濕阻于膜原,胸膈痞滿,心…
入駐
企業入駐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權
入駐熱線:18175151895
請手機掃碼訪問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產品
為您提供專業幫買咨詢服務
請用微信掃碼
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收獲商機
微信掃碼關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