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蝗七功效作用
功能
健脾和中,清熱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
用于胃痛,小兒疳積,肝炎,消腫止痛,接骨,跌打。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18克。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慎用。
毒理作用
~無毒《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有小毒《湖南藥物志》~
相關論述
《廣西藥植名錄》:“內(nèi)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兒疳積。外用消腫止痛,接骨,治跌打。”
《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健脾消食,清熱除濕。治小兒疳疾,肝炎。”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小兒疳積:螞蝗七、餓螞蝗。煎水或蒸瘦豬肉吃。(《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
2、腮腺炎:鮮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3、咳血,胃痛:根9-15g,水煎服。(《湖南藥物志》)
4、瘡癤腫毒,跌打腫痛,外傷出血:鮮根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曬干備用。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苦苣苔科植物睫萼長蒴苣苔。
形態(tài)特征
睫萼長蒴苣苔:多年生草本。根莖扁圓柱狀,長3-12厘米,綠色,有橫紋,似螞蝗狀,下側生多數(shù)須根。葉根聚生,肉質(zhì);葉片闊卵形,先端短尖,基部心形歪斜,邊緣有鈍齒,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被白色節(jié)狀毛。聚傘花序密被節(jié)狀毛;花紫藍色。蒴果線形,熟時2瓣裂。花期春、夏季。
分布區(qū)域
分布廣西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深山溝谷石壁潮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