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診脈要領,早在《黃帝內經》中就已提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可見把握陰陽進退與順逆,早已成為診脈的重要法則。所謂“先別陰陽”,其中既包含著正氣盛衰之勢的變化,叉包食著具體的病變情況。而這兩方面的情況,都可以用前述諸法進行診察。例如:胃神根、六字訣、位數形勢等,無一不是以辨別陰陽逆順為宗旨。
另外,《傷寒論·辨脈法》所提出的:“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是開了“陰陽逆順法”具體應用之先河。清人柯琴對此有詳細的論述與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脈有對看法,有正看法,有反看法,有平看法,有側看法,有徹底看法”六種診法。這對于審察脈中陰陽逆順的變化,可謂詳盡而周余,曲盡仲景之精義。
總之,陰陽逆順為診法之大綱,其余各種診法,則是此大綱各具特色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