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排出物是觀察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痰涎、嘔吐物、二便、涕唾、汗、淚、帶下等。這里重點介紹痰涎、嘔吐和二便的望診,審察其色、質、形、量等變化,以了解有關臟腑的病變及邪氣性質。一般排出物色澤清白,質地稀,多為寒證、虛證;色澤黃赤,質地粘稠,形態穢濁不潔,多屬熱證、實證;如色澤發黑,挾有塊物者,多為瘀證。
(一)望痰涎
痰涎是機體水液代謝障礙的病理產物,其形成主要與脾肺兩臟功能失常關系密切,故古人說:“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但是與他臟也有關系。臨床上分為有形之痰與無形之痰兩類,這里所指的是咳唾而出的有形之痰涎。痰黃沾稠,堅而成塊者,屬熱痰。因熱邪煎熬津液所致。痰白而清稀,或有灰黑點者,屬寒痰。因寒傷陽氣,氣不化津、濕聚,而為痰。痰白滑而量多,易咯出者,屬濕痰。因脾虛不運,水濕不化,聚而成痰,而滑利易出,痰少而粘,難于咳出者,屬燥痰。因燥邪傷肺。痰中帶血,或咳吐鮮血者,為熱傷肺絡。口常流稀涎者,多為脾胃陽虛證。口常流粘涎者,多屬脾蘊濕熱。
(二)望嘔吐物
胃中之物上逆自口而出為嘔吐物。胃氣以降為順,或胃氣上逆,使胃內容物隨之反上出口,則成嘔吐。由于致嘔的原因不同,故嘔吐物的性狀及伴隨癥狀亦因之而異。若嘔吐物清稀無臭,多是寒嘔。多由脾胃虛寒或寒邪犯胃所致。嘔吐物酸臭穢濁,多為熱嘔。因邪熱犯胃,胃有實熱所致。嘔吐痰涎清水,量多,多是痰飲內阻于胃。嘔吐未消化的食物,腐酸味臭,多屬食積。若嘔吐頻發頻止,嘔吐不化食物而少有酸腐,為肝氣犯胃所致。若嘔吐黃綠苦水,因肝膽郁熱或肝膽濕熱所致。嘔吐鮮血或紫暗有塊,夾雜食物殘渣,多因胃有積熱或肝火犯胃,或素有瘀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