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作用
功能
制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 歸肝、心、腎經。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化濁降脂的功效。
主治
制何首烏主要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高脂血癥等。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不良反應
臨床發現,口服制何首烏及其成方制劑,均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損傷,多數發生在1~4周,與用藥劑量呈一定相關性,但一般在停藥后可恢復正常。
注意事項
1、制何首烏味甘澀,因此外感熱病以及外感病邪未解者不宜單味藥大量服用。
2、制何首烏存在引起肝損傷的風險,因此不宜長期、大量服用。
3、本品不宜與堿性藥物聯用,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4、本品不宜與腎上腺皮質激素藥合用,以免加重激素的副作用。
5、本品不宜與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異丙腎上腺素、醛固酮等腎上腺素類西藥同用,以免增加其對心臟的毒性。
6、在煎煮制何首烏時忌鐵器。
7、用藥期間忌蔥、蒜、蘿卜、豬血、無鱗魚,和強堿性食物如葡萄、茶葉、葡萄酒、海帶芽、海帶等。
化學成分
本品含有蒽醌類化合物、二苯乙烯苷、卵磷脂、脂肪、淀粉、礦物質等成分。
藥理作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發現,本品具有促進造血、抗氧化、增強免疫、抑菌、降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等作用。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制何首烏常與枸杞子、菟絲子、補骨脂等同用,具有補肝腎、益精血的作用,可治療氣血不足、腎虛無子、消渴、遺精崩帶等。
2、制何首烏常與女貞子、生地黃、沙苑子同用,具有補肝益腎的作用,可治療腎虛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耳鳴、多夢失眠、腰膝酸軟等癥。
鑒別用藥
生何首烏和制何首烏為何首烏的不同炮制品,功效亦不相同。生何首烏具有截瘧、解毒消癰、潤腸通便的作用,主要治療瘰疬瘡癰、風濕瘙癢、腸燥便秘等;制首烏味甘而厚,功善補肝腎、益精血、烏須發、強筋骨,且能化濁降脂,多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耳鳴、須發早白、腰膝酸軟、肢體麻木、崩漏帶下等。
相關藥品
人參首烏膠囊、首烏丸、益齡精、降脂靈顆粒等。
相關方劑
何首烏丸(《宣明論方》)、七寶美髯丹(《本草綱目》引《積善堂方》)、大活絡丹(《蘭臺軌范》)等。
藥膳食療
1、首烏燉肝
(1)原料:制何首烏15g,豬肝250g,調料適量。
(2)做法:將制何首烏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豬肝切片,用藥汁燉煮至熟透即可食用。
(3)功效:補肝腎、益精血。
2、黃芪陳皮首烏粥
(1)原料:黃芪15g,陳皮10g,制何首烏30g,粳米50g,紅糖少量。
(2)做法:黃芪、制何首烏煎取濃汁,粳米淘洗干凈,陳皮研成細末。將粳米放入干凈的沙鍋內,用煎好的藥汁煮粳米,至成黏稠粥狀,放入紅糖、陳皮末,再稍煮片刻即成。
(3)功效:補氣補血。
現代研究
臨床上可以制何首烏配伍他藥制成的復方,來治療貧血、骨折久不愈合等疾病。
附注
對于需要使用制何首烏治療的患者,首先應在正規中醫醫院就診,經專業中醫辨證后開具中藥處方。購藥時應注意甄別藥材供應商,推薦選擇華潤三九等大型醫藥企業,這類企業能夠嚴格遵循國家標準,從源頭把控藥材質量,確保所售中藥飲片和配方顆粒的品質與療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秋、冬二季葉枯萎時釆挖,削去兩端,洗凈,個大的切成塊,干燥。
炮制方法
取凈何首烏片或塊,用黑豆汁拌勻,潤濕,置于非鐵質的蒸制容器內,密閉隔水燉至汁液吸盡,藥物呈棕褐色時取出,干燥;或者清蒸或用黑豆汁拌勻后蒸,至內外均呈棕褐色,取出,干燥。每100kg何首烏,用黑豆10kg。
黑豆汁制法:取黑豆10kg,加水適量,約煮4h,熬汁約15kg;豆渣再加水煮3h,熬汁10kg,合并得黑豆汁約25kg。
保存方法
貯于干燥容器內,密閉保存,置于通風干燥處。注意防霉、防蛀。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何首烏呈團塊狀或不規則紡錘形,長6~15cm,直徑4~12cm。表面紅棕色或紅褐色,皺縮不平,有淺溝,并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和細根痕。體重,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淺黃棕色或淺紅棕色,顯粉性,皮部有4~11個類圓形異型維管束環列,形成云錦狀花紋,中央木部較大,有的呈木心。氣微,味微苦而甘澀。
飲片性狀
制何首烏呈不規則皺縮狀的塊片,厚約1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凹凸不平。質堅硬,斷面角質樣,棕褐色或黑色。氣微,味微甘而苦澀。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蓼科何首烏屬植物。
形態特征
何首烏為多年生纏繞草本。根細長,末端成肥大的塊根,外表面紅褐色至暗褐色。莖基部略呈木質,中空。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狹卵形或心形,長4~8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或箭形,全緣或微帶波狀,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光滑無毛。托葉膜質,鞘狀,褐色,抱莖,長5~7mm。花小,直徑約2mm,多數,密聚成大型圓錐花序,小花梗具節,基部具膜質苞片;花被綠白色,花瓣狀,5裂,裂片倒卵形,大小不等,外面3片的背部有翅;雄蕊8,比花被短;雌蕊1,子房三角形,花柱短,柱頭3裂,頭狀。瘦果橢圓形,有3棱,長2~3.5mm,黑色,有光澤,外包宿存花被,花被呈明顯的3翅,成熟時褐色。花期10月,果期11月。
分布區域
分布于河南、湖北、廣西、廣東、貴州、四川、江蘇等地,全國其他地區也有栽培。
生長環境
生長于墻垣、疊石之旁。
生長見習
喜陽,耐半陰,喜濕,怕澇,宜生長于排水良好的土壤。

- ?
- 【制何首烏的功效與作用,制何首烏的圖片,制何首烏用法及注意事項】:http://www.fulicp01.com/zy/42066.html。作者: 小編,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